华夏民族是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与突厥和蒙古游牧文化不同,耕马挽马和战马是短板,大汉大唐为了拥有更多的战马,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多次出塞作战,无奈形成拉锯战争,马殇困扰着华夏文明的拓展,宋朝和明朝制定茶政和新制茶法,利用茶马互市,实行以茶制夷,才使得华夏农耕文明立足于东方。
清入关后沿用明制,引发了茶叶战争,即鸦片战争,使中国精英们痛定思痛,接纳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抗争,尤其是解放后自力更生,使中国崛起于东方,直面海洋文明,历史在延续不会被遗忘,东方神树茶叶,是中华民族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宋偏安一隅,不失东方大国,饮茶之风由贵族消费的贡茶,和寺院消费的精茶细茶,向民间转移,朱元璋体恤民情,倡导散茶,以烘焙团揉方式制茶,使茶叶产业形成大发展,他颁布《茶马法》,推出榷茶与茶税政策,设立茶马司,推进与西蕃茶马交易,但不开放与蒙古的茶马互市。
“盖西虏畜牧为生,所利者中国之茶也。自唐回纥入贡以马易茶至宋熙宁间,乃有以茶易虏马之制,所谓摘山之利而易充厩之良。戎人得茶不能为我害,中国得马实为我利,计之得者宜无出此……仍请金牌招番办纳,如此非惟戎马有备,亦得驾驭西番而不敢扰我边境矣。”。
1559年,蒙古中兴之主俺答汗出兵青海,截获了一支青海的商队,当时,俺答汗的侄孙彻辰洪台吉,是掌管鄂尔多斯右翼三万户“济农”,他在青海皈依了佛教,俺答汗释放了商队里的1000多名黄教喇嘛,但黄教没有放过俺答汗。
彻辰洪台吉是“兼通番、汉、佛经”的著名佛学家,他找上门来,劝说俺答汗迎请西藏黄教首领索南嘉措来蒙古族地区传教,彻辰洪台吉精妙高深的佛教理论打动了俺答汗。
1580年,俺答汗皈依藏传佛教回到土默特,带回不少经书和翻译经书传教的喇嘛,喇嘛们“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俺答汗“投书甘肃军门,乞开茶市”,要求以马易茶,得到“惟量给百数十篦,以示朝廷赏赉之恩”之茶,俺答汗又向明宣大总督郑洛提出,“西僧甚多,常吃茶”,要求“每年准卖一二千”,郑洛无法满足俺答汗要求,但“量力赠予”。
为了乞茶互市,俺答汗不惜以武力叩关乞茶,侵扰宣化至大同一带长城防线,多次入关抢掠,草原天花疫情肆虐,牧民陷入极度困顿,大明朝由于马政政策失误,种地靠人拉肩扛,苛捐杂税和宫廷党争,使各方面矛盾加深,这时,发生了俺答汗的孙子那吉和其奶公阿力哥率众来投奔大明朝事件,久经塞外寒霜和战火历练的边关大员王崇古和方逢时,抓住有利于明朝优势的时机,力主促和,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张居正,在党争中力鼎主和派。
明朝皇帝朱载垕终于下决心,打破朱元璋定下的“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四不原则,给俺答汗下诏:“朕惟天地以好生德,自古圣帝明王,代天理事,莫不上体天心,下从民欲,包含一偏覆,视华夷为一家,恒欲其并生并育于宇内也。”,实现了隆庆开关,蒙古终于获得茶叶,换回了铁锅,明朝也获得所需的马匹,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长达200多年的长城对峙。
张家口应运而生,地理优势使张家口成为长城沿线最大的茶马互市关口,具有经商天赋的山西商人,纷纷涌入张家口拓展地盘,开创事业,满清入关后第二年,顺治帝下令在张家口长城西境门旁边扒开豁口,修建大境门,彻底开放中原与草原的茶马布帛皮毛交易。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朝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既永修和好,嗣后两国人民持有准许往来路票者,应准其在两国境内往来贸易。”,规定俄国商人进京路线,其中一条途经张家口,为张家口的直隶商、晋商开辟新天地,皇商组织货源,率先到达中俄边界。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签订《中俄恰克图界约》,张家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重要枢纽,晋商如鱼得水抢占先机,以张家口为据点,凭借皇商身份和雄厚资本实力,北上恰克图,南下产茶地,拉开万里茶道序幕,他们在史料中统称为“张家口茶商”, 这时的晋商,已经从随康熙大帝征剿噶尔丹时的挑担拉骆驼赶大营,发展成与徽商秦商齐名的商贾名号,使“东口”名声鹊起。
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初期,中国茶叶品种不多,大都是俄国王室贵族上层享用的精品细茶,主要有河红,福建、浙江花茶,皖南屯绿,建德(今东至县)珠兰茶及鄂南湘北的砖茶等,由此,我国出口茶名品中,屯绿成为眉茶的鼻祖,河红成为工夫红茶的鼻祖。
乾隆年间,茶叶外销剧增,婺源初制的毛茶(松萝茶) ,即绿茶,在广州精制加工称“土庄茶”,在县内精制加工称“路庄茶”, 福建的精制茶有珠茶、雨茶,熙春,其中熙春茶根据茶块大小,分正眉、眉熙、副熙、熙春等4个品级,这些精茶,由徽商水运至北京通州张家湾,再由直隶万全茶商的驼除和张家口骆驼队,经怀来宣化运到张家口,由持有通行草原大漠龙票的皇商收购后运往恰克图,当时,没有官方发给的通关照票而私自进入草原大漠,是很危险的事情,往往会人财两空。
张家口都统奏报:“查该处为商货运转总汇之区 ,北通内外蒙旗及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处 ,西通伊犁、新疆、宁夏 ,每年输出砖茶至数百万箱,输入皮货 ,亦复不少。”。乾隆帝谕称 :“向来前往蒙古部落贸易商人由部领给照票稽核放行 ,懋迁有无 ,彼此均为便利。近因货市日久 ,不无争竞生事 ,是以议令禁止。殊不知商贩等前往乌里雅苏台等处 ,亦必由该部落经过 ,若中途一切货物抑令不得通融易换 ,未免因噎废食 ,嗣后凡有领票前赴贸易人等 ,所过喀尔喀各旗 ,仍照旧随便交易 ,俾内地及各部落商货流通 ,以裨生业。”。
乾隆晚年自称“十全老人”,确实功勋卓著,他利用藏传佛教熬茶布施机会,把不可一世的漠西蒙古噶尔丹贵族势力彻底剿灭,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子孙三代70多年的努力,将西域西藏彻底纳入中国版图,将新得到的疆土取名“新疆”,张家口茶商沿张家口至阿尔泰科布多的军台驿站,将茶叶运往伊犁,陕商回商走嘉峪关,也有走河套,河套驿路基本与阿尔泰军台重合。
西北无战事,蒙汉八旗一些年老军士就地遣散,张家口上东营、下东营是汉军军士营盘,蒙古营是蒙古察哈尔军士营盘、许多人开始新的生活,有的凭借熟悉的张库大道军台,拉骆驼驾老倌车趟草地,会蒙语的军士被晋商收拢,重新进入草原深处放贷催债,更多的人留在张家口上堡下堡,从事各种行当,人口的增加,使张家口扩容,上堡演变成为街市,又称市圈,下堡是官署衙门富商大户所在地,东门外纵贯南北的武城街店铺鳞次栉比,汇聚了大批的商行、钱庄、票号,成为张家口最繁华的街道,也是中俄茶叶贸易的京北中枢。
上堡下堡之间的原八旗驻防营地和校场,演变为东市场,即地摊买卖的杂货大市场,晋商盐栈和碱行多聚集此市,西沙河元台子多为米粮油作坊,新华街有多家皮货作坊,大境门元宝山为口外马市,山根底汇集直隶商和京商开设的店铺,也有敢跟蒙古王爷叫板的红顶子晋商分号。
这段时间的晋商与俄国茶商的贸易,有专家记述:“最初,晋商主要采买浙江和福建的茶叶,清咸丰年间由于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茶商们改采‘两湖茶’,以湖南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为主,就地加工成砖茶。”。
张家口是晋商大本营,他们打破条块分割的地域属性,聚集在张家口共享信息和货源,张家口不产茶叶,凭空冒出许多驾驭茶叶市场的大茶商,著名商号大盛魁、祁县渠家、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都上有茶场,下有分号和驼队,张库大道上还有他们为商队和分号伙计们开设的米面加工场和油坊,这些地方后来都发展成乡镇。
张家口茶商分别在安徽、川鄂、云贵、江浙、湖湘、闽粤茶山茶场,设货栈开办杂货店和学堂,以包载包税或股份制形式,承包当地人的炒茶作坊,然后打包贴商号标签,运用各种运输工具,将茶叶运往张家口,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据《清季外交史料》记载:“当年张家口有茶商百余家之多,以祁县渠家的长裕川,大盛魁旗下的大玉川,大盛魁体量大,营销对象是蒙古王爷旗主等贵族阶层,同时经销 武夷山岩茶、祁门红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所有产品都特制包装,有监制者印章。
榆次常家的大升玉、大泉玉、独慎玉,太谷曹家朱兰茶、千两金等等, 这些茶叶有的经忻州到归化再驼运到新疆伊犁,或塔尔巴哈台等处销卖,大部分茶叶经蔚县宣化或大同天镇,到达张家口分号铺房,各种名品茶叶、私茶、附茶、官茶,砖茶为最在张家口汇集,使张家口成为塞北著名的茶叶集散地。
乾隆二十一年江苏巡抚陈宏谋奏本:“将茶商所有等(为戥字之误)秤由官较定颁发。向后买茶,除茶价按所产丰欠随时消长、官不拘定外,其买茶采用纹银九折扣算,等(戥)秤照司法九三扣折算,正合市平,茶户秤茶亦用官秤足给。谷雨以前之细茶先尽引商收买,谷雨以后之茶方许卖给客贩。如天时尚寒,雨前茶少,则雨后细茶亦先尽引商买足,方许卖给客贩,牙行不得多取牙用、高抬价值。”。
西伯利亚总督波兰斯基对俄国商人说:“俄国需要中国丝织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棉花也差不多结束了,剩下的是茶叶、茶叶、还是茶叶。”。
俄国人喜欢经张家口运到恰克图的茶叶,从茶产地到张家口,再到恰克图再经西伯利亚到莫斯科,遥遥万里,南方茶叶竹篾过黄河后换成茶叶箱,在张家口又换成涂有驴血和麻纸的特制包装箱,茶叶途经温带、寒带地区,因温度与气候变化之故,茶叶风味与质量比海路运到欧洲的茶叶,色正味佳。
俄国大茶商科尔萨克将恰克图的中国茶叶分成寿眉茶,白毫茶,青茶,砖茶,又依照茶叶的经营来路,分成山西商号茶、家族商贸茶、张家口商贸茶,通州北茶,通州北茶是徽商细茶,张家口在北京西北,张家口茶也称北茶,由归化抵达恰克图的茶称西茶。
在恰克图的中国茶商将茶叶分成两类,武夷各色茶觔统名青茶、红茶,到恰克图归于细茶行,武夷所作之觔米砖茶及安化所作之大小砖茶为粗茶,归于粗茶行。
俄国人喝茶有社会阶层属性,上层贵族喜好寿眉茶、白毫茶,也就是细茶,俄国境内的蒙古人和俄罗斯劳务工人多喝砖茶,俄国茶商分地域,根据经营市场范围,向中国茶商订购不同种类、等级、口味、产地的茶叶商品。
清朝中期海运开通,茶叶大多由新安江东下,抵达杭州,经内河到上海,然后再出海抵达天津,经北运河运到北京通州,徽商茶叶商人由来已久,他们把持着徽州至京津运河航运,叫“漕帮”,主要贩运徽州茶,徽州茶以前是贡茶,也叫“京庄茶”,种类繁多。
《书岕茶别论后》记述的(宜兴)罗岕茶、(泉州)清源茶、(武夷山)武夷茶、(苏州)天池茶、虎丘茶、(杭州)龙井茶、(徽州)松萝茶、(庐山)云雾茶都产于中国东南地域,武夷茶、松萝茶,分别产于武夷山、黄山华东两大山区。
歙县昌溪乡大茶商吴炽甫运营的是家族茶,徽州地区流传:“吴茶周漆潘酱园”,吴家有本用歙县方言记载的账册,外人看不懂,经当地方言学者和老字号茶商研究,“吴茶”产业遍及北京、武汉、扬州、福州等地,在张家口设有吴德祥茶庄,在河北宣化设有吴德裕茶庄,在北京西单设有吴恒瑞、吴祥瑞茶庄,菜市口大街有吴德润茶庄,地安门外有肇祥茶庄等京城商号。
1870年“西疆回乱”,攻占乌里雅苏台,清朝调集蒙古绿营兵驻防,库伦办事大臣张廷岳恐驻防兵丁粮食告匮,令商民办事衙门招揽商贾以供军需,科布多和乌里雅苏台增加了许多来自北京的大商号,有富有号、通和号、人和号、长兴厚等,他们经营以京城宫廷用品和锦绮罗缎、珐琅玉器、翡翠珊瑚等为大宗的贸易,陆世菼将这些商号归于“零售京广杂货业”,平乱后这些北京商号大都在库伦设分号,或直接搬到库伦。
当初,清顺治帝封八家山西籍商人为内务府皇商时,范永斗被命主持对外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范永斗在张家口万全置地盖院子,成为晋商在张家口的领头羊,其余几家山西籍皇商留在京城,为内务府采办业务,这些人在张家口都有分号和房产,也就是说,在张家口和库伦的京籍商号,有山西商人,也有直隶商人和徽商,不像网上说的晋商垄断中俄东口茶叶贸易,以及张库大道沿线的中蒙茶叶交易,晋商是旅蒙商主力军是真的。
清朝理藩院管理西藏和外札萨克所有事项,与六部并列,理藩院大臣在六部尚书之上,是管理中蒙俄茶叶贸易的主管部门,理藩院在恰克图的买卖城,设章京管理以维持市场秩序,中国商人被编成八甲,八甲各甲皆设铺首。
理藩院规定,中国商人卖茶叶给俄国人之前,会由甲首检查新茶和旧茶比较,根据成色订出的品级与价格后,甲首召集恰克图中国买卖城商号执事人到场,连同恰克图章京为俄国和外国货物再定价,由俄国商人提出以物易物的交换条件和比例关系,以换取中国茶叶。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及上海小刀会起义,扰乱了运往恰克图的茶路,俄国茶商的损失和贵族无茶可喝的境遇,激怒了俄国政客,他们派遣公使普提雅廷致理藩院咨文:“因贵国内乱,以致我恰克图买卖连年壅滞。敝国欲迅速代平叛乱,贵国韬钤以及文学,可期至善。”,茶路受阻导致恰克图茶价的飙升,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茶,掺入福建茶之中,贩运至恰克图。
两湖茶的茶源地主要是湖南安化和临湘的聂家市,以及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和咸宁等地,太平天国起义平息之后,两湖茶仍以福建茶名义卖给俄国,类似于山寨福建茶,没想到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一些中国茶商直接输运两湖茶。
俄国人一直觊觎蒙古和新疆领土,同时觊觎中国内地的茶叶生产基地,清王朝一直禁止俄国人深入中国内地采办茶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中国获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俄国人要“利益均沾”,185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伊利塔巴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打开了中国西北边疆贸易门户,俄国人可以在新疆进行贸易,暗中刺探新疆和西藏的地理资源以及军事情报。
1862年中俄签订《陆路通商章程》,章程打破了边境贸易的地域限制,俄商取得了在中国内地直接从事茶叶采购、加工、贩运的权利,以及与天津通商的关税优惠,这些章程和优惠条件,使俄国人深入内地汉口收购茶叶,他们在汉口开办砖茶工厂,在汉口附近茶区收购茶叶,压制成砖茶后装船运至上海和天津,走水路运到通州再走陆路运到张家口。
1867年恭亲王等奏复山西商人的陈请中称:“从前恰克图贸易之盛,由于俄国人不能自入内地贩运,自陆路通商以后,俄人自行买茶,不必与华商在口外互换,因之利为所夺。”。1868年的领事商务报告称:“运往恰克图的茶叶,大都不是在买卖城收购,而是在湖北收购,所以自然就要用那些经由最便宜的航道运到湖北省的大港口——汉口——的俄国制成品来还清一部份茶款。”。
1881年,中国外交家曾纪泽,与俄国签订的《中俄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附加条件是俄国商贩货由陆路运入中国,可照旧经张家口、通州前赴天津,俄人可以在设领各城及张家口建造铺房、行栈,增辟尼布楚—张家口—天津,以及科布多—张家口—天津两条新线,俄国人在张家口立足站脚蓄谋已久,由此得以实现,以前,清政府只允许俄国人在张家口行脚,不得驻留。
俄国人得到权限后,在张家口大境门外买了五万平方米的山地,雇佣工人把山岭削齐,在上边修造洋楼货栈,形成俄国人住宅区域,向上堡倾销俄国工业产品,即洋货,像洋火,洋铁皮,洋蜡、洋油、洋布、走私枪支等等。
这时的张家口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大都城,成为华北第二大商埠,徽商运营的精品茶叶,晋商运营的边贸砖茶,俄国在汉口压制的砖茶,从水路和陆路源源不断地运到张家口,张家口的运输业空前发展,成为有名的骆驼城,养骆驼大户达百余家,主要分布在桥西黑达子沟(黑石坝)、白家沟、西关街、东驼号和西驼号巷等处,宣化和万全有孳养骆驼200多峰以上的骆店大户,晋商大商号也有自家骆驼商队,据说,当年大盛魁将总号迁到张家口西沟时,带来一万多峰骆驼,在崇礼西甸子林场一带放养,狗狗就达2000多条,这些骆驼经过驯化,全靠人工投料喂养,据说,有老人靠拾骆驼粪为儿子盖起大瓦房,有专门为骆驼贮备饲料的农家,他们刹草、铡草,种植骆驼喜欢吃的高粱杂豆,张家口有多条草场巷,当年是为骆驼和牛马贮存过冬饲料场所。
这些骆驼大都是蒙古王爷们的进京年班,以抵债的方式留在张家口,北京的骆驼是卖掉的骆驼,张家口的骆驼和蒙古王爷旗主的进京年班,理藩院和庆丰司,有许多文章可作,这些是张家口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不过600年,张家口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蔚县和赤城有3000多年,涿鹿5000年,宣化城万全洗马林是唐朝时安禄山与古老游牧民族奚族合建的城堡,还有记程诗,扈从诗等文化景观。
骆驼是阿拉伯人最早驯化的牲畜,由突厥游牧民族带到科布多和西北民勤及蒙古草原,骆驼是契丹族的圣物,契丹很早就用驼运,安禄山也用驼运,范永斗的孙子范毓职在追随费古扬西路大军进军科布多时,由于老倌车损坏严重,他最先使用科布多骆驼赶大营,科布多双峰骆驼后来发展成张库大道上的一道风景。
汉口砖茶分类包装运至北京茶社后,再雇骆驼运到张家口屯栈,每年茶事季节,北京城从新街口到西直门,张家口的骆驼一过就是几百峰, 北京也有孳养骆驼人家,大多用于门头沟驮煤和山区干货等,走东口是北京人叫起来的,走东口与走西口截然不同,走东口是经商理财,走东口的起始点,在今安定门外的外馆地区,朝阳区辖下的外馆斜街即是当年外馆地区,理藩院也在此。
大宗茶叶运到张家口后,进行加工、分类、加固包装,张家口形成了一支以加工茶叶为生的匠人,他们多为季节工,茶事一到就靠加工茶叶过活,茶事过去,或种田或经商或做工,这些人多住在现在的草厂巷、深沟街、元台子、冯窑厂一带。
张家口因茶庄得名的街道很多,如老茶店巷、小茶店巷,茶栈巷等,茶叶屯栈的栈房比较大的有:晋昌东栈、晋昌西栈、大亨栈,清代有本书叫《茶市杂咏》,其中有段对张家口茶商的记述:“清视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至河口迎接,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账别去。”。
这段历史已成往事,留存在地方志里,一些中俄万里茶路遗址和遗存物,已经消失,只剩下大境门、察哈尔都统署、堡子里老城区和张家口长城,它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默默承受历史的荣辱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