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黄山的历史文化(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简述:七千年前矿石资源、人工河运河和码头、集聚的作坊、等级森严的墓坑、物质的富足。这些词汇穿织在一起,让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座巨城,震撼的史前文明。

首先,想和大家一起搞懂几个名词。仰韶、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注释下三个名词: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屈家岭文化,是指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300-4500年,屈家岭即是楚文化发展的基础。

 石家河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 ,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 ,玉石加工发达

这三个文化纵贯7000年前至4000年前,对我国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代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中出现的仰韶、屈家岭、石家河三个词汇,一方面是所处的年代,另一方面就是很近的文化属性。

地处黄河中下游文明与长江中下游文明交汇地区的南阳黄山遗址,兼具了两个文明的特点,其意义已经不言而喻。

进入正题……

一、黄山遗址时间和空间跨度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远处的独山

简介:南阳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部黄山村以南、白河西岸,西南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千米。

2020年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连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社科院考古论坛六大考古发现,河南省五大考古发现,并获河南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作为河南唯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南阳黄山遗址,在去年多项考古发现引人关注,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和屈家岭文化高等级大墓和工匠墓群保存之好国内罕见。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曾评价黄山遗址是“中华瑰宝,千年一遇”。 为何评价如此之高,请继续往下看:

南北远古文明的大空间长时间交汇融合:根据考古发现成果可以确定,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纵贯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时期。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距今7000年前至4000年前,以独山玉和石为资源支撑、石玉器生产流通为特色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甚至是一个区域性“古国”。

通过发掘清理,发现了大量作坊、墓葬、灰坑、祭祀坑、瓮棺葬、房址以及码头和人工河局部遗迹。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其中,坊居式建筑群是目前中国内地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了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

而码头遗迹则是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码头性质遗迹,码头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七千年前的人工河道、水运体系和城市工坊,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

 遗址文化序列涵盖前后无缝延续,重要遗迹保存相当好,充分反映了社会分工、贫富分化、军事色彩渐浓等一些文明要素,是距今7000至4000年间华夏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早期华夏文化探讨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

二、黄山遗址中的宏大建筑群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1959年黄山遗址首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房子基址和墓葬等,将器物起出后进行了回填保护。这次发掘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5件玉器,被有关部门鉴定为独山玉质地。这一发现把独山玉开采的历史提早了500多年,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制玉、用玉的历史空白。这5件玉器中的玉铲,还被称为"中华第一铲"。2018年新的发掘再次开启,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迹被呈现出来。

1.集聚式的产业作坊

黄山遗址长方形连间木骨泥墙房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基址。大型的长方形木骨泥墙房由多个单元套房组成,长房的后间是作为居住使用的,前间为制玉作坊。这种“前坊后居式”大型房基,墙壁防雨防潮、坚固耐久,房顶可以多次修补,代表着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大致反映了仰韶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而房址中制玉遗迹、制玉工具以及玉料的发现,为判断房址的功能以及黄山聚落的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2.远古的运河

在黄山遗址西侧是独山,也就是独山玉的产地,考古学家发现了人工运河以及一座码头。这条人工运河宽27米、深7米、长500米左右,连接起了独山和附近的自然河,并与其他河流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完备了独山、蒲山对遗址的玉石资源供给体系。其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反映远古时期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力。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力。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3.等级森严的墓葬群

黄山遗址出土的上百座屈家岭时期墓葬,得益于黄山周围的土壤环境,墓葬中的人骨遗存几乎都保存完好,十分罕见。是目前豫西南乃至汉水中游地区这一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头枕白河、足蹬独山,排列有序、等级森严。墓葬中的人骨遗存几乎都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墓地等级严格、秩序井然。按随葬品多寡,男性墓至少可分为双钺单弓陪葬坑、双钺单弓、单钺单弓、单钺、玉石坯、陶器、无随葬品七个等级。这反映了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昭示着该区域已经进入国家文明社会,或者说是古国阶段,拥有不凡的军力。这种集中的聚落应该是具备政治、经济、军事的功能的,类似都邑类遗址。

三、辉煌的玉石贸易之城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南阳自古以来就以独山玉闻名。实际上,直到今天南阳仍是著名的玉雕之乡,如果追溯源头的话,应该拥有延续了几千年的行业传统。

  位于南阳独山之畔的黄山遗址更是以玉惊艳天下,构成了资源矿脉与玉石作坊之间的区域手工业生产格局,堪称“史前大型玉石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石料中,砂岩质的制玉石工具2.3万余件,另有玉器116件、独山玉半成品或废品500余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余件。根据鉴定,这些玉材主要为独山玉,玉器种类丰富,数量惊人。这些年考古学家在灵宝西坡墓地、巩义双槐树遗址、湖北保康穆林头遗址、沙洋城河遗址、淮滨沙冢遗址以及南阳盆地和其周围的西峡老坟岗遗址、浙川下寨遗址、镇平安国城遗址等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和黄山遗址相类似的独山玉器,多地出土的文物似乎也在证实约5000年前,“黄山玉器”已经流通甚广。或是作为工艺品、或是作为货币的玉石器已走出南阳盆地,到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北岸广大地区。

同时,考古人员发掘出仰韶中晚期粮仓群,目前共清理出16座粮仓基址。大量粮仓基址的发现,展现了6000多年前黄山遗址玉石器产业背景下原始贸易的辉煌。粮仓基址为圆形或椭圆形,基址外径2.3米至3米不等、内径多在2米左右,均由地下基槽、地面墙体和防潮垫层构成。这些粮仓结构、体量基本雷同,它们的间距基本相等,分布十分密集,其中,在50平方米内同一层面上就分布了5座粮仓,密度很大。结合起来分析,这些粮仓群经过统一规划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已具备“古国粮仓”的形态。然而,这里储存的大量粮食,却并非来自遗址的农业生产,它们来自何方?

除此以外,还有惊人发现,在黄山屈家岭时期遗迹编号M44墓中人骨,经与北京大学合作进行的人骨DNA采样测试表明此个体和黄河流域古代人群有着显著关系,是迁徙、贸易还是战争原因至此不得而知。在对出土遗骸进行骨病理分析发现,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在55岁以上,这也是该群体营养状态比较好的又一佐证。在大墓M77中,双玉钺、象牙梳、玉璜、弓箭、骨镞和400多块猪下颌骨由小到大排列,分层摆放,环环相扣。陪葬品中,作为财富象征的猪下颌骨最具特色,总数多达1600多个。结合在遗迹中发现的疑似酒杯、大量粮库和大量的猪下颚颌骨,或许喝酒吃肉在黄山文化中已是常态,这是男人的生活。在黄山遗址M171女性墓中,遗骸的头骨位置有一排细小的骨片,每一块骨片长约1厘米,两端打磨圆滑,还有一枚精美的滑石耳珰,再加上一些精巧的小陶罐也在该墓中现身,足见墓主人是一位生活精致、爱打扮的女性。黄山遗址还出土的三块砾石上绘有褐红色人物劳动、卧猪、兰草写意图,经过清洁之后发现这是一幅彩画,人、动物、植物三位一体,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现在我们把这些串起来,矿石资源、人工河道、手工业作坊、石制农具、粮仓、码头、富足的生活。我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以前的考古成果或许可以判断:这个遗址从仰韶早期开始,依靠独山的玉石资源,有着非常先进的制玉制石产业,说明该遗址并不从事农业生产,这些粮食资源可能由别处供给或贸易而来,这也反映了黄山遗址玉石器产业背景下原始贸易的辉煌。设想一下,在当时以物易物贸易中,石器、玉器是很好的标的物,类似于后期金银一样的“硬通货”。黄山先民打制、磨制、钻孔、磨砺等技艺非常精湛。尽管黄山遗址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这里出土的各种类型的玉质生产工具却作为硬通货输出天下。侧面说明了黄山遗址不单是玉器加工中心,还是玉器外运的重要基地,一个集加工、物流贸易为一体的文明。

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玉石产品以黄山为中心,沿汉江支流白河南下,然后顺着汉江传播到江汉平原地区。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特征,所以在全国20多个遗址出土的独山玉器都疑似“黄山造”,说明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交流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雄厚的玉器产业为依托,黄山遗址才展现了原始的以物易物贸易的辉煌,才能让黄山遗址成为“古国粮仓”。黄山遗址是一处以玉石器制造交流为特色的区域性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和大型制玉作坊的发现,说明遗址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目前象宫殿等政治性建筑还没发现,考古人员正在积极寻找中,期待黄山遗址的发掘会有更重大的研究发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黄山的历史文化(朦胧中的“黄山古都”——黄山遗址文化(厚重南阳史二))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