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寒山寺景点导游地图(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参观了狮子林,我们又上了旅游大巴奔向了下一个景点,《枫桥夜泊》——枫桥景区、寒山寺;寒山寺——铁岭关——大运河——枫桥古镇——寒山寺——珍珠苑。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古刹钟声游寒山寺

 江南,是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儿风景秀丽,多少名人墨客流连忘返,写下名垂千古的诗篇佳句。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导游小姐讲述寒山寺

  江南姑苏是个好地方。不是有句风土谣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很好理解,是说: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苏杭是最美的。

  果然名不虚传。

  初到苏州,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建筑都饱含历史的熏陶,沾满历史的印记。难怪一些才子佳人如醉如痴。

如诗如画、鸟语花香独具风情的江南姑苏,在文人们的笔下是多姿多彩的。

  游人们大多数都想欣赏姑苏古城千年风姿,梦里水乡、小桥流水、古镇老街、苏州评弹、苏州的各式吃货,都是游人们感兴趣的;

来到苏州,不觉得感到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走一步,景色焕然一新,每一条路都是惊喜,每一个景点都别具一格。

而去枫桥寒山寺听一听古钟声,读一读张继的《枫桥夜泊》,也是大多数游人们向往已久的。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是苏州著名的古刹。

出来狮子林,西去约5公里,可见寒山寺。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

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狮子林到枫桥景区路线图

其实,狮子林离枫桥景区也不太远,狮子林在苏州的东北部,枫桥景区在苏州的西部。

坐在行驶的大巴上感觉到苏州的街道还是比较规范,不像天津的街道随河而建,曲里拐弯。沿途虽然高楼大厦不是那么很多,但道路整洁,干净漂亮。

时间不长,就看到了马路边寒山寺的那个标志性建筑——寒山寺黄墙照壁及高高的普明塔。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江村桥与寒山寺照壁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照壁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 枫桥景区位置出入示意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主要景点示意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和合福道

咱们首先从寒山寺走起。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售票处

寒山寺综述;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俯瞰图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700–790)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层)。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称枫桥寺。

洪武年间(1368-1398年)僧昌崇僻建。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文殊、云皋、射渎,其一失。据此可见寒山寺在明初尚为丛林。

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将原藏经楼略事修葺,易名为霜钟阁。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

解放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苏州市文管会代管。

1954年原常州接待寺僧演林至寺协助照管香火,寒山寺才又有僧人。同年有苏州名士宋鸿钊者,将其祖传名楼花篮楼施赠寒山寺,移建于碑廊西南隙地,易名为“枫江楼”。

1958年苏州市寺庙集中管理,部分法像被集中到西园戒幢律寺。隆庆寺龙藏经被调入寒山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寒山寺一度成为造反派刑讯逼供的牢房。佛像、法器、殿阁受损,寺藏文物被查抄。性空法师事先采取保护措施,使碑刻、藏经、罗汉等得以保存。

1978年11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第一次到寒山寺视察并指导修复工作。寒山寺由此开始修复。

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举办第一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此后人数、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

1979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处正式恢复,加速了寒山寺整修工程。同年,从西园寺请回释迦、迦叶、阿难、弥勒、韦陀及寒山、拾得诸塑像。

1980年,寒山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1981年,新建心净楼、钟房。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寒山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寒山寺完成五百罗汉装金,并翻建闻钟亭诸建筑。

1992年秋,寒山寺举行普明宝塔奠基仪式,1993年开工承建。1996年10月30日举行普明宝塔落成及佛像开光典礼。

2001年,先后完成翻建弘法堂、整修上客房与斋堂、大修藏经楼等工程。立性空法师书《枫桥夜泊》诗碑于钟房南侧。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全景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建筑景点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建筑草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导览图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

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有垛黄墙称照壁。

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

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

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给人以曲径通幽、迂折回还之感。这在中国大多数的寺院的布局中是不多见的。

寒山寺是“和合二圣”–寒山、拾得的主题寺院。 和合二圣–寒山与拾得百年来作为家庭和睦,婚姻美满的象征,是掌管婚姻的喜神,并有欢天喜地的别称。佛门弟子认为他俩是文殊和普贤 菩萨 转世的高僧。
也可以说寒山寺是以“碑”和“钟”为主题的寺院。是书法爱好者的好去处。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全景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活动路线图

下面咱们从寒山寺的建筑景点一一走起吧!

和合福道;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和合福道

2010年10月建成的和合福道,是和合福“到”的谐音。东西走向,东有新建山门,气势宏大,正面中间的门洞上方所嵌的“寒拾遗踪”石碑和“妙利宗风”石碑,也都大有来头。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和合福道 新建山门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景区牌楼的和合福道 ,南临“大钟苑”,右侧长长的围墙圈着《寒山寺》的“领地”。

道北侧为黄墙黛瓦,里面有梵音钟声,法堂佛语。

南临“大钟苑”,里面是“中华第一诗碑”、“天下第一佛钟”。道南侧还有新建的“寒山子诗碑廊”,西端矗立“和合”太湖石。太湖石上书“和合”。源自“和合二仙”。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和合”太湖石

山门夕照;寒山寺寺内建筑以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普明宝塔为中轴布局,寺院分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个部分。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 照壁 山门夕照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的寺院器物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照壁后面的铜鼎及左边门外的江村桥

寒山寺有一大特点——山门朝西,进香、弘法、朝圣三位一体,堪称佛教胜景。

据说,西方为极乐世界,山门朝西,以示随时迎接诸佛到寺诵经弘法,教化众生。

起这门的朝向,有它的来历。苏州孔庙里有块刻于1220年的苏州地图,名叫《平江图》,因为宋代苏州称为平江府,图上的寒山寺庙门就已经是朝西的了。

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写到:"寺院呈长方形,四周培垣峻起,山门西向。"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师曾指点迷津,说过四个字:"因地制宜"。

隋代开的大运河,至唐宋之际日益繁忙;苏州是水乡,庙门朝西靠河边,便于路过的商贾、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

再者,人们熟知唐玄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方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称极乐世界,光明圣洁,无一切烦恼,庙门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另外,按照五行学说,水能克火。历代寺僧以大运河的水来克火,所以历史上寒山寺曾太平了几百年。

临京杭运河的西门是寒山寺的正门。

来到寒山寺前,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堵杏黄色照壁,墙中镶嵌镌有魏体大字"寒山寺"的三方石刻,落款"东湖陶浚宣书"。为晚清书法家、浙江绍兴人陶浚宣(备注1)所题,周容所刻。

但关于寒山寺照壁上的 “寒山寺”三个字有一个传说;原来“寒山”二字是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备注2)所题,“寺”字乃是陶浚宣后补上的。

“寒山寺”三个字是两个人的手笔,“寒山”二字铁钩银画、笔力刚意雄猛是祝枝山所题。 “寺”字虽形似,但在刚毅之中似乎隐藏着一种书生特有的温润典雅的秀气,乃是陶浚宣后补上的。

据说寒山寺的方丈请祝枝山题写寺名( 祝枝山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有“一字千金”之称)。 祝枝山正写着“寒山”二字,寺内小和尚跑来告诉方丈,库房里只有两千两银子,声音可能大了些,被祝枝山听道,于是祝停下笔来不写了,方丈不解地询问;为何只写二字,祝枝山说;一字千金、二字即二千。方丈再次恳求仍没用,祝枝山拿着二千两银子而走,老方丈无奈只好如此。祝枝山不愿破例,就写下了两个字”寒山”,“一字千金”的成语也因此得名。

后来,陶浚宣补上了“寺”字,并说;不要银子,但落款必须是我的名字(在“寺”字旁边有行小字;东湖陶浚宣题)。

此个传说让人疑惑;祝枝山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陶浚宣是清末书法家,两个朝代的人,祝枝山写完“寒山”二字而走,到陶浚宣补上一个“寺”字,却等了三四百年?是真是假(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众说纷纭。

不过,这些个传说引导让人们去遐想,去探究,同时也给寒山寺披上了一个更加神秘的面纱。

照壁墙头乌瓦为檐,檐脊饰有三组游龙图案,在两侧绿树红栅的映衬下,黄壁乌瓦呈现一派肃穆庄严的不凡气象。此为未入山门第一景,游人至此,纷纷摄影留念。

照壁,也称"照墙"或"影壁"。在大门内的称内照壁"。过去衙署、庙宇和官僚、地主之家的大门前多建有照墙。清朝末年,两度修建寒山寺时,未立照墙。

据《姑苏掌故》介绍,大致现在照墙的位置是庙门,门楣上方嵌有一巨石"妙利宗风"门额,系程德全书,此石现存寺门内左侧的花坛上,有断痕。

1954年整修寒山寺时,任苏州园林整修委员会主任的谢孝思先生提出建议,在寺前建一堵照墙,并将寺中发现的"寒山寺"三方石刻嵌在墙中,造就了寺前第一景观。

这堵照墙,使游人来到寺前避免了一览无余之弊却增加了涵珍蕴秀、引人入胜之感;既合建筑格局古制,又与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相契,实有画龙点晴之妙。

佛教寺院的山门,有几层含义,"天下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寺",进入寺院范围的第一道门,称作山门;规模较大的寺,特别是建于山中的寺院,往往有几重门。

一座新建寺庙,亦称为"开山"。寒山寺,创建时叫"妙利普明塔院"。提起宝塔,往往称"开山有塔",进了寺庙,就是入了山门,不一定非有山脉不可。

另外"山"与"三"同音,山门又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因此山门也称"三门"。

如,《寒山寺志》中有"文(徵明)书碑在三门内"语;元人汤仲友《游寒山寺》诗中有"孤塔临官道,三门背运河"句。

有些寺庙的山门口,有一大二小三个门洞。走近今寒山寺山门,迎面扑入眼帘的首先是"古寒山寺"金字朱匾,落款"云阳程德全题"。

程德全是清代末年主持修建寒山寺的江苏巡抚,也是清代的最后一位江苏巡抚。

程德全(1860——1930年),曾应聘入瑷珲副都统文全幕为幕僚。后历任知县、知州、道员、副都统等职。1905年署黑龙江将军。1907年后,先后任黑龙江巡抚、奉天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自任江苏总督。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袁世凯窃国,又任江苏都督。

1910年(宣统二年)程德全任江苏巡抚时,继前任巡抚陈夔龙之后,再次续建寒山寺,至1911年上半年基本落成。因此,现寒山寺中,多见程德全印迹。

1913年孙中山护国讨袁,程避居上海,退出政界,潜心礼佛。曾于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法号寂照;后一度寄迹苏州木渎法云庵。死后葬于苏州寒山寺近侧,足见他与古刹的不解之缘。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门前黄色照壁上“寒山寺”三个大字为清书法家、浙江绍兴人陶峪宣所题。周容所刻。

山门上高悬“古寒山寺”匾额,为清末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所题。山门口两旁各有一尊石狮,活灵活现、威风凛凛。

《老苏州百年旧影》中有记载,新建的山门,设置一实二虚三个门洞,中间的门洞上方,嵌有篆刻的竖式的魏碑体的“寒山寺”三个大字。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门前的石狮子

照壁建在寒山寺山门和码头之间,正好起到为佛教庄严国土阻隔红尘喧嚣的作用,也为香客的虔诚参拜提供了很好的心理过渡空间。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江中桥与寒山寺

这块照壁是1954年修复寒山寺时,由时任苏州文管会主任的谢孝思先生提议建造的。

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正中佛龛中供奉着大肚弥勒像,笑容可掬地迎接着八方来宾。在大肚勒佛的背后站着形象威武的韦陀菩萨。

山门殿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因其手中执有的法器分别为宝剑、琵琶、宝伞和赤索,因而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古代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取其“调”、宝伞取其“雨”、赤索取其“顺”等音和义而来。俗称四大金刚。

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郁郁葱葱。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山门殿

迎着山门坐在佛龛中的那尊金装佛像是弥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客从四方来。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来佛。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佛龛中的那尊金装佛像是弥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

在有的佛寺中,如苏州的灵岩山寺,天王殿内的弥勒像衣冠端正,面容庄重,正襟危坐,那是弥勒的真身。而许多佛寺中供奉的喜笑欢乐的弥勒,乃是弥勒的化身。

他的塑像两旁常配的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现在再看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佛龛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那是韦驮

为何韦驮要面向大雄宝殿呢?

据说古印度佛寺内的大雄宝殿,为佛祖灵堂,宝殿前是安放释迦牟尼舍利塔,即灵骨塔的。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神通广大,能行走如飞,他飞驶抓贼,夺回佛牙。之后,他就担负起守卫佛祖舍利塔的重任,所以在寺庙中他总是面向内。

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撰文说过: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吸取佛教文化精华,发扬"人间佛教"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他还说:"人间佛教"重在净自己的身心,重在有益于社会人群。如僧人植树造林,行医施药,劝人从善等等不胜枚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山门内 四大金刚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山门内四大金刚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天王殿的院子里

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这些石墩应该是寒山寺屡遭焚毁留下的。

“花篮楼”;枫江楼是寒山寺的特色建筑。该寺原来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

寒山寺内西南侧,有一幢楼悬挂“枫桥第一楼”匾额,为谢孝思所题写。原楼称“花篮楼”系苏州修仙巷宋氏祖传名楼。1954年由宋氏捐赠,拆迁至寒山寺重建,1994年重新修缮。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江枫第一楼”

“江枫第一楼”仍为上下两层,飞檐斗角,保持了花篮楼原貌。因底层南部少用两根楹柱,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而在大堂前檐处,增设了两个雕刻精细的木质花篮,故名“花篮楼”。 整幢楼结构奇特,建造精致,是一座建筑艺术精品。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花篮楼”“江枫第一楼”

紧邻“江枫第一楼”北面,有一占地200平方米的放生池,名为“常乐池”,贯通“常乐池”有一座南北向的小桥,取名“塔影桥”。

小小的石拱桥,大约两步就可以迈过去。前面的荷塘旁立着“常乐池”三字,与这小天地里的山水自成一体,乐而忘忧,大抵这就是常乐池的来由吧。

站在“常乐池”最西面,能看到远处“普明宝塔”倒影水中,甚为奇观。因此称作“塔影伴楼”。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江枫第一楼旁“常乐池” “塔影桥”。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塔影桥”“常乐池”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桥

与枫江第一楼南北相对的,是位于山门殿北侧院中的雷钟阁,于1982年修复而成,现为寒山寺的素斋馆。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雷钟阁

大雄宝殿;前院正中的主体建筑是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两侧的配殿分别为罗汉堂和大悲殿。

院中有一花坛,坛壁嵌有花岗石碑,上面刻有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手书的“妙利宗风”四个大字。

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这四个字点明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在花坛的另一侧坛壁上嵌有明代翰林学士姚希孟所题的“寒拾遗踪”四个大字,它点出了古寺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一段因缘。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游人如织的大雄宝殿院子里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雄宝殿

寒山寺大雄宝殿面阔十八点五米,进深十四米,高十二点五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檐角高翘,据角舒展,系典型的清代建筑。

大雄宝殿前的汉白玉栏杆,全长34.50米,柱高1.5米,栏板高0.7米,采用莲花宝座和海棠的图案。

大殿前有一对石柱,称为“露盘”,是和尚就餐前放饭盛水,以供所谓饿鬼食用的器具。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殿一对石柱,称为“露盘”,是和尚就餐前放饭盛水,以供所谓饿鬼食用的器具。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露台前的一对石盆,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 炉上铸有"大化陶熔"四字,"大化"意为"佛的教化"。"陶"比喻造就、培养。"熔"可作熔铸金属或浇制成器具时用的模型解。综合四字,就是:按佛教教义规范培养信徒,使顽者归化,脱胎换骨。暗示佛的神通广大。还有“大清宣统三年”、“重建寒山寺造”等字样。鼎内终日香烟缭绕,使寺院平添宁静安谧的气氛。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化陶熔鼎

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一个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殿宇门楣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而大雄宝殿月台上左右汉白玉围栏外还各有一个神兽驮碑装饰。据说石碑是晚唐时代的汉白玉石碑,高 2.3米,宽 0.7米,厚 0.2米,重 0.7吨。碑身正反面和两侧面镌刻着精美的浮雕 《释伽牟尼佛说法图》。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神兽驮碑

据考察驮石碑的神兽叫霸下、鳌、龟趺、填下、龙龟等,也叫“赑屃”(赑bì屃xǐ),是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其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霸下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

在上古时代的中国传说中,霸下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在唐宋之前的霸下头为龟形,状玄武,以后逐渐龙化,致明清纯为龙首,独角,角于头顶中身生。

因此驮碑神兽驮碑主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上层统治阶层想要赋予这个生物,这个行为一个合理性。底层百姓因为对天灾的恐惧,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因为龙的儿子都在驮着石碑守护着他们,所以心底有个想念。而上层统治者也从中获得了自豪感,因为龙子神兽都在为自己服务,自己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除此之外,相传最初的驮碑神兽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乌龟,龟头龟尾和龟壳,经过慢慢的演化,直到明清时代,才逐渐稳定成了龙头龟身的形象。

而关于“赑屃”(赑bì屃xǐ)霸下,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民间传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且在人间各司一职。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跟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全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赑屃——霸下,是我国独特文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积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文明结晶。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石碑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雄宝殿月台上汉白玉围栏里的神兽霸下驮碑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雄宝殿月台上汉白玉围栏里的神兽霸下驮碑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石碑。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雄宝殿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殿外的楹联 这是上联。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殿外的楹联,这是下联。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殿内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

据说观音菩萨铜像,是日本友好人士平罔嘉卫门等于1995年10月赠送的。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

而大雄宝殿,"大雄"指的是释迦牟尼,意为像大勇士一样,一切无畏。宝殿正中坐在莲花上的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号,唐代武则天把它读作"万",意为"万德吉祥"。在有的佛寺中,也有写成"卐"的,可以通用。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

 佛祖左边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长者名叫迦叶,佛祖右边站立的年轻者叫阿难,他们是如来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叶在灵鹫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集会。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多年,把佛祖生前的话语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为佛经。

1920年,康有为参拜寒山寺,写了一副"真经书贝叶,法果证菩提"的对联,概括了佛教历史,现珍藏在寒山寺枫江楼里,成为寒山寺重要文物之一。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佛祖左边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长者名叫迦叶,佛祖右边站立的年轻者叫阿难

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坐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坐像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坐像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雄宝殿后面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

他俩"状如贫子,又似疯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开,似在讲:"吾俩菩萨转世,天机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则袒胸笑颜,更逗人喜爱。

寒山手持荷花,称为“和仙”,拾得手拿篾盒,称为“合仙”,并称为“和合二仙”。因为他们“和和合合”,笑容满面,看起来非常要好,被民间奉为喜神。在江南常作为新婚祝愿,寓意百年好合,圆圆满满。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并称为“和合二仙”民间奉为喜神

石碑上方刻有诗篇,其中两句为:"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全篇内容都是劝人变烦恼为欢喜,这样呢。国家能欢喜,君臣能欢喜,夫妻合家能欢喜。很有哲理。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拾得画像

在大雄宝殿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有“心包太虚”四个字。意思是劝导人们要放开心胸,提高境界,皈依自己本来的明性。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大雄宝殿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有“心包太虚”四个字

两位高僧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分别被敕封为“和圣”和“合圣”。而今寒山、拾得仍作为祥和吉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敬奉和喜爱。这幅石刻像也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二圣石刻画像。

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高僧。寒山,也称寒山子,传说他是一个隐居在浙江天台寒岩的“疯狂之士”。他与国清寺中的拾得和尚十分友善。后来因为寺中的丰干和尚饶舌,说出他们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于是两人便离开了国清寺,来到了苏州的寒山寺。民间根据丰干饶舌的故事,一直把寒山拾得奉为文殊、普贤的化身,造像供奉,顶礼膜拜。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高僧

此外,大雄宝殿墙上还嵌有l2方刻有寒山子36首五言诗的书条石。
而大雄宝殿中,还有日本友人捐赠的两件物品。它们是置于须弥台前方正中的塞钱箱和悬挂于后堂的仿唐青铜乳头钟。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日本友人捐赠的须弥台前方正中的塞钱箱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仿唐青铜乳头钟,是l905年(日本明治38年)由日本友人山田寒山捐铸的

尤其是这口仿唐青铜乳头钟,是l905年(日本明治38年)由日本友
人山田寒山捐铸的,其全部由汉字书写的钟铭文则是日本近代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所撰写的。

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寒山寺大雄宝殿左右的两个月亮门

下面浏览 古刹钟声寒山寺 (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寒山寺景点导游地图(古刹钟声寒山寺 (一))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