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沱镇。崔渝玮摄
近年来,石柱县西沱镇以“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为战略指引,以“活文化、兴业态、聚人流”为目标指向,以打造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观赏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故园、增收致富的“富园”为核心要素, 以“静态展览、动态展演、活态展销”的“三展”为途经,让古镇焕发出“新活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精准施策,打造生态宜居宜游的家园
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的西沱镇,其最壮观的景象,是由垂直于长江的青石板石级步道和两旁鳞次栉比的传统建筑组成的“云梯街”。2003年,西沱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20年底,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西沱镇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宜游的家园精准施策,对云梯街的历史文物、古建筑民居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对道路、房屋风貌、滨江堤岸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了整治提升,配套建设了邮轮码头、古镇牌坊、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统一完善了旅游线路布置和导游标识标牌。
同步打造了禹王宫巴盐古道文化博物馆、庆忠堂土家族西兰卡普博物馆、永成商号西沱历史文化陈列馆、熊家宅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8个文化活动场所,为古镇的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
释放活力,打造非遗文化传承的故园
西沱镇文化遗产丰富,综合旅游资源涵盖了 7个主类、14项亚类、23项基本类型,71个资源单体。经过挖掘和申报,玩牛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盐运民俗等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玩水龙、土家唢呐特技等被列入县级非遗项目。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沱镇坚持以“保护原生态非遗生存环境,保护原生态非遗传承体系,保护原生态非遗艺术风格”为原则,以“静态展览、动态展演、活态展销”的“三展”方式为途经,深入推进以玩牛、盐运民俗、玩水龙、唢呐等非遗项目展演,营造出保护和传承的非遗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西沱在古镇内设有石柱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国家级玩牛传习所、抱云堂书画研学基地、永成商号西沱历史展览馆等9个陈列展览馆和传习所,以静态展览形式,展览国家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增强广大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认识、关心、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在云梯街设置有4个开放式非遗展演场所,在禹王宫设置有1个古代戏楼封闭式展演场所,利用开放式非遗展演、封闭式非遗展演、非遗展演专场和旅游节会展演等方式,常态化展演玩牛、盐运民俗、玩水龙、土家唢呐特技等非遗项目,让广大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同时,西沱镇创新性开设棕编、玩牛、水龙、书画、土家刺绣等系列非遗文化互动体验项目,采取活态展销方式,不断推介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文旅融合,打造复合增收发展的“富园”
为大力盘活文化遗产,走深走实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西沱镇与行千里、嗨皮游、伴游国旅、黄水旅行社等国内著名旅行社合作,深入对接黄金系列、星际系列、总统系列、长江传说系列游轮停靠西沱深水港,拓宽了水路与陆路双向获取游客资源的渠道。
为服务好海内外游客,旅行社邀请专业人士编写导游词本,并将其翻译成英文版本,聘请了6名专业的讲解员,在培训上岗后,满足了游客畅游古镇的需要。
为不断丰富景区文化活动、浓厚景区文化氛围、增强游客互动体验,近年来,西沱镇积极开展“粽情技艺,品味端午”“过中秋•打糍粑”“水龙舞动千年古镇”“风情土家玩牛表演”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不断丰富景区业态,西沱镇采取自营和招商两种形式,通过开设石柱红辣椒、中益土蜂蜜、倒流水豆腐干等土特产品店铺,提档升级了207背脚仔客栈、泰和号宾馆等民宿,招商引入江风盐韵等商家,带动了古镇的住宿、餐饮、娱乐等产业同步发展,吸纳近千人就近就业,将古镇打造成群众增收发展的“富园”。(隆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