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古都南京的秦淮河畔出发,我们南下江南水乡腹地,一路过宜兴,访南浔,看桐庐山水,观千岛之湖,之后又沿着新安江水路溯江而上,驾临古徽州的文化中心——屯溪。前半程我们已深刻感受到了江南山水的颜值和古村古镇的静谧,如今造访大名鼎鼎的徽商文化肇始之地,又怎能错过“地标级”的屯溪老街呢!
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老街,10多年前就是名动中国的一条著名旅游商街,如今它依然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古文化商业街之一(2009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之一),这条832米长的观光古商街(不收费,可游览1-2小时),最初形成于元末明初时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眼下这个季节还不到黄山的旅游旺季,加之我们是清晨时分来到老街,许多店铺还没有开门迎客,街面上的游客也不算多,走起来相当舒服。若比起一年四季都游客如潮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或者西安回民街,简直是天壤之别。
屯溪老街的街面宽度虽然只有5到8米,也未过分装饰,可贵在真实不做作。路的两侧鳞次栉比有300多幢明清时期的徽派风格的老房子。从一进街口开始,你所看到的每一间工艺品店、药铺或者饭馆、博物馆,甚至连小卖店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屯溪老街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屯溪老街与其他城市的旅游商业街感觉不一样,这条街上的本地人很多。我们平时在去开封、广州、济南、杭州、成都等等旅游城市的时候,当地的商业街上很少看到本地人,所见几乎全是外地游客,商铺里的商品价格虚高不说,还充斥着各种山寨货和风格千篇一律的纪念品,所以本地人不爱去,但屯溪老街就不一样了。老街上到处都是本地人。据说他们平时即使什么都不买,只是吃一顿早餐,或者买一包副食也会跑过来溜达一趟。
我的大学同学W就是土生土长的黄山市屯溪区土著,如今他虽然已在上海开了自己的公司,但还会时常回到屯溪老家看看。此行来到他的家乡,刚好遇到他也在,自然要约出来叙叙旧。我们的见面地点就选在了屯溪老街。
和老同学寒暄之余,也聊起了徽商文化,老街的历史,以及古徽州的人文,最后我问他打算何时落叶归根?没想到,这问题直接触动了W同学敏感的神经。“放着有深度、有味道、有历史的名字(徽州)不用,偏偏要改名叫‘黄山市’,你说气人不气人?!”话里话外他显然对此做法颇有微词,“等什么时候黄山市改回叫‘徽州’的时候,我就回乡创业!”
就如我的老同学所说,黄山地区自古以来先后被称作“新安”、“歙州”和“徽州”,最终还是因大名鼎鼎的徽商文化而走红天下,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为了“旅游兴市”才更名为“黄山市”。老实说,“黄山风景区”和“徽商文化”哪个知名度更高?或许只在伯仲之间。
听老同学W讲,屯溪古街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得益于其水运枢纽的地位(横江、率水和新安江在屯溪地区合流为新安江)。古时候客商或者游客从屯溪登船,可以顺着新安江一路去到“天堂之城”——杭州。徽商沿途可以把货物通过水路转运到其他地区,所以屯溪也被视为经济和交通枢纽。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本身也达到了商业繁荣时期,沿街尽是银行票号,当铺,银器店,药房,杂货店,餐馆,茶店,丝绸店,瓷器店,米粮店。商肆的持续兴盛,使老街变得越发繁荣,甚至被当时的国内媒体称之为“小上海”。
我和老同学在屯溪老街上边聊边走,随机进了一家文房四宝店铺。老板娘热情地迎了上来,见我背着相机,半开玩笑地提醒我不要拍照。进人家的门,守人家的道,于是我放下照相机,重新以顾客的角色和老板娘聊了起来。歙砚、徽墨、徽笔、宣纸……这些古代文人们必备的器具在这间小店里被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这些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物品虽然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在此可以重新找回昔日的价值,或者说这种价值在屯溪老街从来没有被轻视过。
徽州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盛行的地方,从老街两旁的店铺的类别就能感觉到:售卖笔墨纸砚的商店最多,古玩字画其次,之后就是各种做工精巧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采用各种石料现场刻制图章,还有许多贩卖新茶、点心和地方美食的小店,而所有现代化的商品在这里基本看不见影子。如果你对徽州或者屯溪文化感兴趣,逛逛免费的屯溪博物馆(每周一闭馆)还可以了解到更多。
我们在青石铺就的老街上缓缓踱步,街上没有嘈杂的旅游团,也没有商家拉客进店,更没有铺天盖地的商业促销活动,只有满眼的徽派建筑和进进出出的本地人,给人感觉特别真实。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古徽州的古老文化气息,沉浸在茶叶和笔墨纸砚的气息中,走累了还能从街边买些特色小吃,十分舒服。就在进进出出一间间古色古香的店铺之间,我仿佛穿越了数百年的光阴,回到了当年那个繁华热闹的徽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