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时间:2022年2月
行走路线:
D1:黄山西溪南创业小镇——莘墟——西溪南古村落——镇海桥
D2:景德镇陶溪川街区
D3:景德镇雕塑瓷厂
D4:御窑博物馆
D5:浮梁县寒溪村
黄山市西溪南古村
地址:黄山市徽州区松明山公路
我沿着小溪南侧的村道返回
路边就是丰硕的菜园。这里的蔬菜可以议价采摘,这倒是一个很方便惠民的生意。
刚刚在林中漫步,这会隔着溪水看树林又是另一个视角另一种感觉。冬日里的枫杨林是一幅不加装饰的水彩画,加上波光水色中的倒影,构筑成光怪陆离如梦似幻的世界……
又一座木桥,此时渐渐能看到少许的游客。都是在这里打卡的游客,各种自拍,摆拍,都忙的不亦乐乎。
村子以水系为主线,街依溪行,屋缘街建,两岸夹峙,鳞次栉比。
溪水倒映,将枫杨林一侧的树木和小溪南侧的树木倒影在溪中连成一体。临水的树木不仅仅满足隔溪相望,而是竭尽所能的向对方伸展,都想牵到对方的手,于是它们在空中,水中相牵,构成了一个圆形隧道,很梦幻。
苍劲有力的枝干直插云霄。再加上冬日后的枯条,枝干,显得极其沧桑悲壮。
临水一侧的树木千姿百态。我很喜欢冬日的树木,因为冬日没有绿叶的遮挡能看到树木本我的模样。这时候我能发挥我的想象去猜测他们的故事。就好像这两株树木互相依偎就好像一对父子,儿子将头轻轻的靠在父亲的肩头,什么话也没说,就这样静静的,静静的就能获得父亲的能量,孩子就有了安全感。
这好像是一家三口,夫妻恩爱,孩子更倾向临水,孩子是要走出家庭看世界的模样。
溪边街,踩着青石铺成的小道往村中行。村中现代化的村舍,田园。矮砖墙围在溪边街侧,墙内的满园菜蔬泛着油亮的绿……
溪边的民房,形象各异的精细雕刻的门楣与窗棂,每天默默的凝望着我们这些或匆匆而过,或小驻的游人。
加以维护后的徽派民宅,红红的对联在青砖墙上彰显一抹喜悦的鲜亮。
此时的阳光刚刚好越过屋檐洒在门扉之上,就像舞台上的追光灯,给这座青砖墙,褐色门楣镀上了一层金纱。
村中依然可见颇具年代感的老屋,白色墙壁上灰黑色的霉斑便是它们见证历史的痕迹。
斑驳的墙壁,灰色的有些磨损的瓦片,和墙内呼之欲出的翠竹相映成趣。与其他古村落所展现出的历史的厚重感不太相同的是,西溪南似乎轻松了许多,它绽放着一种生机与活力。
这栋老宅成为一处旅拍地。阳光普照的院子里都是爱美的游客在西溪南留下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就这样走走对西溪南大致的村落结构也了知了一二。村落总体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格局,呈不规划长方形。以街为经,以巷为纬,东西贯通,南北畅达。我随意的拐进一条小巷。小巷不深,但曲径通幽也让我一眼看不尽古村深处。高高的墙,古老的青石板路,稍稍潮湿的气候让这里长满了青苔。村中的路一概是青石板铺成,走在青石板路上,只有那片深处为何物的好奇引领着我前行。
西溪南并没有被过度的开发,少有商业气息,村子中至今还保存着基本的生态,一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安静地在这里耕作。房前屋后,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土地种上蔬菜,一派自给自足的田园画卷。
村巷里“黟县青”石板尽情铺陈,被无数的足迹打磨得光洁润滑,这些饱览世事变迁与人情冷暖的石砖石块,透出淡定的光。园中肥硕的芭蕉叶子从高高的粉白的墙头垂下,与白墙上的红灯笼形成了对比色。让人忍不住想高墙院内,究竟是怎样的一方境地,
村中居住的房子大多已经经过翻修,刷的甚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射下少了几分古韵。但仿古式的新屋檐,各具形态的花窗也还继承了徽派建筑的韵味。新与旧,保留和更替也是一种融合吧。
围墙上一块自然的裂痕倒像一位含胸低头的少妇。
在这块路标处,我看到“太平天国战场遗址”,很好奇这里有一段太平天国的战争史,本想顺着路标去看看。
其实走了这么久,村中大多的房屋也是闭门的状态。正好看到一个院中有一村民,于是向他打听这个战场遗址。他摆摆手说没有这个景点,找不到的。其实我还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但他接下来说,村里没有什么好看的,他推荐了河边的枫杨林很值得看。我才明白,在西溪南村民心目中枫杨林的地位。听了村民的话,加上我的时间也不富足,也就没有按照路标去寻那些景点,就是凭着方向感在村子里随意溜达。
西溪南村不收门票,因此也没有过度开发,在这里看到的还是一幅原汁原味新旧结合的徽派村落模样。西溪南展现给我们的是最普遍的自然常态,算不上什么别样的景致,可就因为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美才是最令我安心的画面。
一幅寂静的山水田园画,它宛若一个临水而守俏丽的村姑,固守着一份远离尘嚣的宁静。
这是一栋建于清中晚期的云溪堂,现在这里是一家经营摄影创意的慢生活馆。
在白墙青砖为主的画面中一抹红色点亮了这幅画面。
从村中返回了溪边街,一路小桥流水,一路古树参天;一路粉墙黛瓦,一路青藤相缠;漫步于溪边街,街随溪流的走势曲折蜿蜒,蕴含着百转千回、千娇百媚的美。在这里,水静静的流,人们缓缓的走,日子慢慢的过,所有的一切都在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展现。
溪上小石桥数座
溪边街上大部分的村民仍然居住在这里,只不过古宅已经“修旧如旧”。有些古宅被改成了民宿,有些正厅成了土菜馆,有些临街的门厅变成了小卖部。这里没有醒目的商业招牌,没有嘈杂的沿街叫卖,更没有成群结队的旅行团。有的只是三五成群的家人或像我这样独自行走的游客,一切显得安静而美好,这大概才是这个村子最迷人所在吧。
临街一家好看的咖啡甜点店。竹门轻闭,两把红白相间的大阳伞探出身子。
一个大大的院落,房梁窗棂门楣上遍布精巧玲珑、镂空精美的砖雕木刻,让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处山水淡淡隐现。
这栋老宅现在也被改造成了溪边咖啡店。
临水的墙壁上开一个小窗,如果你没有时间停下来在小院中休息,那就在这里接过一杯暖暖的咖啡继续漫步好了。
村口的青石板桥,桥头枫杨树裸露出臂膀,将青绿的枝叶当作了帷幔,水波不兴,倒影悠悠。
回到村口那座青石板桥上。回首中,微醺的阳光洒落在古树上,好像被披上一层薄薄的纱。岸绿,水清,河畅,古老的村庄,古旧的砖墙,古朴的时光,浓浓的古韵,在枫杨林千年的碧绿中,在丰乐河万年的流水里,闲适、深遂、悠长……
刚刚的红袄模特团队又多了一位老伯伯模特,现在发现闷烧型的男子比女人还会摆POSS。小石桥,溪水,身后的白墙青瓦与树木间隙中透过来的阳光,成为他们最佳的背景。
丰乐河绕村而下,枫杨林湿地绵延数里。掩映在茂林后面的西溪南村宁静而古朴,漫步期间,仿佛不经意间轻轻拂开它的面纱,就能去到里面的悠然恬静的世界。
西溪南村的白墙灰瓦、湿地河流、竹林枫杨,大千世界的美好都在这里了。茂林深处,丰乐河像一条碧绿的丝带,缓缓流过。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沉静得仿佛永远不会改变。
河中扑腾的鸭群打破了水面的宁静。西溪南,我就这样匆匆路过浅浅的和它打个照面。但我知道,我还会来,夏日,秋日它一定有不同的色彩,我还回来看它四季不同的色彩。西溪南村的周边有不少值得去的地方。比如潜口民宅,几年前我也是带着爸妈回老家路过,在黄山市小住两晚,带老人家在周边转悠时去过潜口民宅,值得推荐的地方。那会西溪南古村还没有宣传,只是不为人知的村落。慢慢的被人发现他的独特,渐渐的让更多的人走进他。
离开西溪南我继续往市中心走,我要去看看那座镇海桥。对黄山这座城我很有感情,好山好水,消费不高,人也特别的和善。喜欢这里,因为相距不远,以前每年都会路过甚至会刻意来看看这座城。
因为疫情这几年没有来,很是想念,想念那座老桥,因为2020年夏天的一场新安江大水将镇海桥冲垮,于是建起了新的镇海桥,路过一定要来看看。桥头有一块碑石介绍了镇海桥的重建情况。
“屯溪位置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皖、浙、赣三省结合部,也是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三江交汇之处为三江口,在三江口上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的著名的老桥——镇海桥,是屯溪标志性桥梁之一。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桥身质地坚实,气势雄浑。”这是我在2017年八月来到黄山拍下的镇海桥和写下的游记。
如今一座仿制的镇海桥在它的位置上重新站立,形态大小无异,但是那份沧桑和沉淀荡然无存。
老的镇海桥作为屯溪城区唯一的明代古桥,承载了一代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来看了看这座桥,心里的感受很难表达,又有了一座桥,名字也叫“镇海”,有些放心。但此桥非彼桥,老镇海毕竟不在了,一丝惆怅。新的终究代替旧的,不论是以什么方式,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被替代,这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释然吧!
站在桥上,面对黄山的三江口。天是蓝的,水是蓝的,天水之间的城市风光带如丝带飘荡。
桥北侧是黄山街市的发祥地,也是繁华的水口。华山徽宴酒店就坐落在这个黄金地段。这个酒店我多次入住,酒店位置好,性价比也不错,关键是一楼的徽宴菜馆是我的最爱。住在这里推开窗就是新安江的风景,一侧是老街,过桥就是黎阳in巷,加上一楼就是一家地道的徽菜馆,吃饭方便。这几年都没来黄山,但会常常想起这里的美食。今天就是想在这里用午餐的,想吃一吃地道的徽菜,看看是不是还是当年的味道。所以匆匆离开了西溪南。紧赶慢赶到这里一点四十,可是厨师一点半就下班了。饿着肚子的我真是觉得好遗憾哦。
华山徽宴酒店一条马路之隔就是老街的西入口。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黄山市屯溪的发祥地。
桥南侧的黎阳in巷。黎阳in巷是采用了“保护、移植、创新”手法打造的一个新时尚的老街区。整个街区由三种风格的板块构成:徽文化体验街区;特色美食街区;滨江酒吧休闲街区。三个板块互相交融渗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个特色的年轻的老街。有的地方称这里为老街,其实并不贴切,这里是回忆+时尚,所以称黎阳in巷才更为贴切。几次来黄山都会好好在这条街逛一逛。街上有特色的民宿可以选择。今天就只是路过,远远看一眼,安好。
就这样路过黄山,来到熟悉的地方,也见了一个不曾见过的西溪南,满足的离开,继续前行。但心中知道,黄山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