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传诵千古的唐诗名句所说的都是古运河畔的扬州繁华。
位于扬州三湾湿地公园,紧邻古运河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下简称“大运河博物馆”)将于今年7月1日开馆,澎湃新闻获悉,4月10日晚,大运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大运塔”首次试亮灯。昨天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展出的135米长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7月起也将入藏大运河博物馆并常年展出。
从古运河边扬州首座以钢结构为主体建设的唐风“大运塔”,到即将建成开放的博物馆、再到三湾景区一隅的“边城书院”,无不显示古运河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蕴。
4月10日晚,“大运塔”首次试亮灯。
在古运河边远眺“大运塔”
在扬州唐城遗址眺望大明寺栖灵塔落日
公元605年,隋炀帝修通济渠,3年后又开永济渠,最终修成隋唐大运河,从此南北“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再向上追溯,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接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运河三湾”,如今,古扬州城南运河三湾位处,又一座唐代建筑风格的玻璃塔显现,更悠长辽阔的运河史也在此展开。如今,一座唐风玻璃塔——“大运塔”已经成为古运河边的一道新风景。“大运塔”是扬州首座以钢结构为主体建设的宝塔,整个塔身全部为钢结构,共用去钢构件2200多吨。而塔檐和围栏为透明玻璃,塔体四周为玻璃幕墙,与传统古塔采用砖木材料不同,别具现代风韵。这是扬州历史上首座百米钢塔,也是扬州历史上首座以钢架和玻璃为主材料的“透明”宝塔,还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建筑之一。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三湾”的前世今生
古运河扬州段是京杭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北达湾头,南至瓜洲入江,可分为三段:城南运河、三湾、瓜洲运河。宝塔湾以南至扬子桥河段称为“三湾”。
运河三湾 刘江瑞/摄
“三湾”得名,与运河水道走势相关。扬州自古以来,地势北高南低,上游淮河经扬州古运河流入长江时,水势直泻难蓄,行走运河的漕船、盐船常在此搁浅。明万历年间,当时的扬州知府郭光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沿河舍直改弯,以增加河道长度和曲折度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和减缓水的流速,后人称该段河道为“三湾子”。
乾隆时邵伯至瓜洲仪征运河图
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该运河河段内存在的“宝塔湾、新河湾、三湾子”三道水湾。但其中宝塔湾、新河湾的具体位置在明清史料图籍均有记载。民国初年有一幅《里运河图》对沿运各河段演变、地名记载得很细。其记载民国扬州城内运河三湾段有两道水湾,一为文峰塔下宝塔湾,一为扬州知府万历年间开凿的新河湾(三湾公园处)。如今专家也认可运河三湾”其实就是宝塔湾和新河湾。
民国里运河图
“运河三湾”旧时不但是水陆交通枢纽,而且是佛教文化胜地。清康熙皇帝南巡自高旻寺至安江门河岸常经此段而成康熙御道,三湾一带沿岸风光亦是无限好。如今的“三湾公园”(全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于2017年开放,其以运河三湾以及周边湿地风光为依托,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市民散步、娱乐、与自然亲近的去处,也是鸟类的栖息之地。
这是民国时期江都县城福运门外的古运河,当时因运河失修淤泥,水道日窄,只能做短期的水运使用
上世纪80年代,扬州古运河航运码头是运输过程中的停靠站。木船既是生产工具也是船夫们的家。
但“三湾”所在的区域曾一度处于扬州城郊结合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规划为扬州城市东南工业区,集聚了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水泥厂等80多家企业,致使古运河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成为外来拾荒者和高污染企业的集聚区,垃圾成堆、污水四溢。
摄影师邹安生拍下的运河三湾旧貌
三湾周边今夕比较
2014年以来,扬州市投入60多亿元,搬迁了三湾周边的691户居民、89家企业,拆除清理了一批码头和违建。在此基础上,启动建设运河三湾湿地公园,保留现有的湿地、滩涂、河流等生态资源,也使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转变为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
三湾湿地公园
“运河三湾”与瘦西湖南北呼应,成为了扬州的又一名片,随着大运河博物馆的开放,唐塔与现代风格兼容的大运塔与文峰塔、高旻寺天中塔,将形成“三塔映三湾”的文化景观。
大运塔与博物馆建筑
大运河博物馆将成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大运塔与博物馆建筑组成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扬州建设,南京博物院运营,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览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为唐代建筑风格,采用巨型船只造型。目前博物馆正进行道路绿化等各项配套工程施工,同时进行内部布展。博物馆与大运塔中设有今月桥,从大运河博物馆顶层可通过这座廊桥走进大运塔,登上宝塔最高层,饱览运河三湾风光。
大运河博物馆展览效果图
大运河博物馆展览的总体定位是“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共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沿岸的传统生活”“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1个专题展。观众在这里将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以及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宗教信仰、饮食风物、戏曲诗词、舟船样式、市井生活,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等。
“因运而生”展厅(示意图)
大运河博物馆展览效果图
到目前为止,大运河博物馆共有1万件展品,其中有20件(组)大体量展品,将成为展示运河巨大规模和人利用改造自然的最佳体现,例如复制的山东汶上南旺水利枢纽模型,将再现京杭大运河最高点如何引水济运、“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创举;明代鲁王出行仪仗俑构成了3米宽近10米长的队伍,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展厅里还会部分复制回洛仓中一座可存粮50万斤的粮窖,观众可以从巨大的粮窖底部穿过,感受运河漕运仓储巨大空间带来的震撼;开封是宋代汴河的终点,展厅里会陈列20米长的河道剖面,唐、宋、元、明、清历代地层堆积七八米高。馆内特别设置了500平方米的环形数字馆,通过水、运、诗、画四个篇章展示运河美的意境,观众在空间内,随着“时空河道”自由地穿梭流动,展开人与自然、历史、现实的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科技+艺术+文化”的创意表达方式,让大运河流入每个观众的眼中、心里。
此外,昨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总长135米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首次全卷在北京展出。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 中新社 图
该图卷创作于2018年10月启动,以江苏书画家为主创成员,邀请大运河沿线各地15位书画家参与。作品分为上、下两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后,《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将入藏该馆并常年展出。
运河声中品书香、看非遗
扬州三月,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百花闹春之中,运河三湾景区一隅的边城书院,则可以让人“在运河声里,品岁月书香”。走进书院,白色背景下一盏盏台灯吸引着眼球,细看每一盏的灯罩上都由一页古书残页构成,周围展柜和书架上,也陈列着不少古书。
边城书院内用古籍开发制作的台灯文创
据边城书院主理人王军对澎湃新闻介绍,这些书是他的收藏,他的日常工作除了经营书店外,他还是一位民间古籍修复师。而他从书结缘到收集古书、再到创办书店,也与古籍修复相关。
1980年,王军出生于安徽淮北古运河边的小城,2002年法学专业大学毕业,2005年开始接触古籍,2008年广陵区皮市街创立“边城书店”,开始收集整理各类古籍,并尝试古籍修复。
边城书院主理人王军收藏的古籍
也正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运河边,当来到三湾,看到运河水缓缓流淌的时候,文化的思考就油然而生,“边城书院”也落户此处。与运河文化相对,边城书院里部分书籍收藏与运河和扬州有关,我们看到了许多他精心收藏的与运河、与扬州有关的古籍。比如,清乾隆时期著名学者汪中撰写的《广陵通典》、清嘉庆六年版的《广陵诗事》、清乾隆年间的郑板桥的《板桥诗文集》,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扬州天宁寺刊刻的《全唐诗》等。“文字记录下了可以阅读的历史。”王军说。这也是他钟情古书和文字的原因之一。
王军在展示古籍修复
而缘何开始做古籍修复,也是因为自己收到了一套古书,奈何专业人士修复价格太高,于是便生出了自己动手修书的想法。2012年,王军正式开始学习古籍修复技艺,除了请教古籍修复老师傅外,中国国家图书馆杜伟生编著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成为了其学习古籍修复的教材,与此同时,开始尝试修复一些普通版本的古籍,但是王军修复的第一部书却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浆糊调得太厚。
但随着时间推移,王军的古籍修复技艺得到提升,并有古籍收藏者开始送古籍来修复,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在王军看来,古籍修复虽然需要针对不同的古籍状况和年代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并寻找不同时代的纸张,但究其根本是一个“慢”字,在缓慢的过程中沉下心面对一页页的古纸。
边城书院主理人王军收藏的古籍
边城书院主理人王军收藏的古籍
边城书院主理人王军收藏的古籍
在近十年的修复工作中,王军修复了康熙年间的写刻本《瘗鹤铭考》、清嘉庆版木刻本《尔雅》三册,清代木刻本《论语》《诗经》等多种,其中他记忆最深的是清晚期黄庭坚一支《黄氏族谱》和嵇康后人送来的《嵇氏家谱》一册,在修复的过程中,如同跨越千年与先贤对话。目前,王军还有一个1995年生的年轻徒弟潘雷,2017年毕业后,曾在先锋书店和建投书局任职,并对图书的选品、版别、装帧和收藏价值以及渠道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如今学习古籍文献修复技艺,也是希望从古人遗留下来的古籍和旧物中理解中华文化。
边城书院主理人王军收藏的古籍
边城书院一角
但相比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的修复工作人员,从事民间古籍修复的条件自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但却同样面临着传承的问题。也有一些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的学生,来了一下子便离开了。虽然目前收藏市场的繁荣让更多的人知晓了古籍修复,但毕竟在消费文化的大潮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越来越难得。目前王军也在申报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也希望通过申遗让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复。
边城书院内收藏的外文古籍
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交通大动脉,而且积淀了千姿百态的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民俗歌谣……一条水道沟通融会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在古运河孕育下,扬州也培育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派盆景、扬州清曲、评话等。
大运河非遗文化园效果图
在运河博物馆开馆同期,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工程也将开放。从效果图可以看到,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内建筑群虽然高度不高,但极具古建风韵,同时采用扬州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设,建筑依水而建,园内小桥流水,呈现出“水街”风韵。建成后,也将成为展示扬州运河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
(注:本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部分内容参考“扬州文旅”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