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016年3月,正值我国第一个博物馆行业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出台一周年。从2013年马伯庸一篇吐槽文揭露河北衡水冀宝斋以来,民营博物馆藏品真伪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据2014年国家文物局开展的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显示:全国近九成民办博物馆不合格。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现象行内见惯不怪,全国各地都有山寨博物馆,已经到了法无禁止的地步。而在中国“赝品”博物馆的版图中,一条是私人博物馆中存在的“赝品”问题,其背后涉及古玩的造假产业以及地产、金融抵押等复杂利益链;另一条产业链则伴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很多不符合《博物馆条例》规定的假博物馆成为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出口,借势旅游经济成为这一类假博物馆的特色。本年度“艺术3·15”,雅昌艺术网发起“赝品”博物馆调查,聚焦全国各地的“奇葩”博物馆以及其背后的利益链,沿着私人博物馆的“赝品”产业以及旅游经济中的“假博物馆”两条线索,形成2016年度的中国“赝品”博物馆调查报告。
“雷人”博物馆不再有立锥之地?
据国家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510家,比2013年度增加了34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达982家,比2013年度新增171家,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19.5%上升至21.8%,而2008年这个比例仅为10.7%。
2008-2014年正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的数量统计
然而,数量庞大的民办博物馆也隐藏着诸多隐患,据201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显示:近九成民办博物馆不合格,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拿藏品去审批时,都是真品,审核通过后,可以开办私人博物馆了,就会换成复制品或者直接拿赝品来替代。又或者,有些私人博物馆的筹建者自知藏品审核难以通过,干脆打起擦边球,自己挂个牌子自娱自乐,玩起了山寨。”一位私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曾有媒体统计,广东大约有200多家私人博物馆,但是真正能够在民政或通过文物部门注册的只有10%左右,其余的则处于无证运行的边缘状态。
为使博物馆更加规范和专业,2015年3月,我国第一个博物馆行业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出台。《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政府应当对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成立博物馆的审批制。
博物馆审批取消了,是否意味着门槛降低?谁都可以建立博物馆了?“门槛并没有降低,虽然不再需要去文物部门申报,但是对场馆面积、注册资金的要求更高了。拿西安地区来说,要求藏品不少于300件,展览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而且要处在交通便捷的地方,还要有独立的馆舍。” 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蔡一阳告诉雅昌艺术网。
不仅取消了博物馆的审批,各地还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申办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南京市政府日前还出台了《南京市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对实行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根据展览面积、藏品数量、免费开放天数、年参观人次等指标给予补助,平均每馆每年20万元。“《办法》出台后,南京地区一些个人和民营企业办的博物馆正在申请注册登记,其中一部分已经具备开放条件。”相关负责人称。
藏品奇葩本就是非国有博物馆的重灾区,此次新《博物馆条例》取消了博物馆的审批,岂不更加会助长那些挂着博物馆的名头,里面却充斥着各种复制品、山寨品的速成馆、挂牌馆的激增? “博物馆设立备案时,需提交藏品目录、藏品概述及藏品合法来源说明,‘雷人博物馆’难有立锥之地。博物馆门票、收费的项目和标准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天价门票、乱收费的现象将被有效遏制。如果博物馆取得来源不明或来源不合法的藏品,情节严重的可以被撤销登记。”多位博物馆从业人员为此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雅昌艺术网也注意到,《条例》第五章还特别强调了博物馆的法律责任,利用博物馆招牌圈地、设定高额门票、获取非法藏品等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处罚。
《博物馆条例》是否会遏制“赝品”博物馆的的增长,这个问题还需时间来证明。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目前已经存在的“赝品”博物馆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赝品”博物馆的版图分布
“赝品”博物馆热力图,红色为重灾区
文物造假版图分布
2013年,作家马伯庸发表《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讲述了在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参观时“受到惊吓”的过程。文中所提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简直令人“毁三观”。然而这并不是个案,近期,雅昌艺术网发起了“赝品博物馆问卷调查”,网友投票的结果显示,类似的“赝品”博物馆普遍存在于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上海所占比例最高,约41.46%,其次是河南,占36.59%,台湾、贵州、新疆、西藏等地较少,占比4.88%。这一结论同样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这种现象行内见惯不怪。”行家吴青(化名)在过去十余年里参观过无数山寨的民办博物馆和“大藏家”的库藏,对“不知假藏假”和“知假藏假”都深感无奈。甚至于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也曾表示:“全国各地都有山寨博物馆,法无禁止了。”
“赝品”博物馆十大重灾区比例图
“赝品”博物馆经营品类分布图
“赝品”博物馆分布范围:全国
十大重灾区:上海、河南、北京、山东、广东、河北、天津、陕西、江苏、福建。(雅昌网友投票得出)
收藏品类:陶瓷最多,占比75.6%、书画次之,占比60.98%。
从网友的投票结果可以看出,有十大区域是“赝品”博物馆的重灾区,依次为:上海、河南、北京、山东、广东、河北、天津、陕西、江苏、福建。其中,北京、天津、江苏、陕西、河南、福建、广东同时还是中国文物造假的重灾区,雅昌艺术网2012年推出《中国文物造假的版图分布》中提到,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县神垕镇、宝丰县)、广东潮州等地是陶瓷造假重灾区;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的制假村是青铜器造假重灾区;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是玉器造假重灾区;天津鼓楼、北京潘家园、琉璃厂、江苏南京等地是假书画的流入地等。“文物造假的终极目标是进入博物馆,以假乱真,在文物造假区,博物馆筹建者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直接从文物造假者手中购买还能降低成本;其次这些文物造假的地区,更重要的是某种文化的发源地,不懂行的人对此更加容易产生信任感。”吴青(化名)告诉雅昌艺术网。
“陕西是文物出土大省,私人博物馆的数量在全国也是比较多的,这里的收藏家也主要是以出土文物为主,当收藏达到一定规模后只有建博物馆这一条出路,但是有的藏家眼力有限,水平不够,难免钻了政策的空子,成了“赝品”博物馆。”蔡一阳又道出了“赝品”博物馆为何会集中在陕西、河北、河南等文物出土大省的另一个原因。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偏远的地方、文化内涵不够丰富的地方,越容易出现“文化山寨”现象。然而,“赝品”博物馆的重灾区却集中在北上广以及沿海城市等文化、经济极为繁荣的区域。“文物造假和‘国宝帮’是随着文物收藏热潮而兴起的,北京、上海不仅是文物艺术品的交易重镇,同时还是收藏人数和高净值人群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有广泛的收藏基础,便于‘赝品’博物馆的生存。” “来自国宝帮的中藏网‘大中华博物馆’更是让人无限穿越。有西周金镶玉跪人,3款表情各异的泛红山时期黑皮玉面具,新石器时期黑皮玉美人鱼,只有现代电动工具才能做成的‘三星堆玉器雕塑’等。”西风在《收藏的江湖》一书中写道。
“赝品”博物馆背后的利益链
经营困难一直都是非国有博物馆的短板,这些“赝品”博物馆又是凭什么获利的呢?吴青(化名)透露:各地对私人博物馆都有相关优惠政策,这些人在地方上以可能不到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拿下土地,建起博物馆,取得当地的奖金,先收入一笔小钱,几年后转换这块土地的用途并出让,“获利空间”巨大。而在经营期间,这些“投资者”的赢利模式,一是收取门票,二是以博物馆和藏品的资产向银行借贷。“西安每年都会有一笔文化扶持资金,视每个博物馆的规模大小给予每年20-30万的补助,这笔钱够一个小型博物馆一年的日常支出了。”蔡一阳告诉雅昌艺术网。
“国家鼓励文化大发展,将藏品和博物馆换成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现象。我看到的情况就是,先盖一个假博物馆,然后跟政府换土地资源。而且越是假的博物馆,规模还越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广东番禺一家山寨博物馆,被业内人士称作与冀宝斋同一级别的“奇葩”博物馆。其中收藏着大量西周青铜器、唐三彩、元明清青花瓷等。据媒体报道,这批藏品还有一个美丽的来源故事:清末时期,这位山寨博物馆主人的祖爷爷是驻英外交官,闲暇之余喜欢收藏,通过国外各种途径收藏了众多来自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清朝灭亡后,这位外交官没有回国,一直在英国从事收藏事业。死后便把所有藏品放入地下室秘藏,并叮属家人一定要把这些宝藏运回国内。90年代,这位企业家继承了上万件的收藏品,并先后捐给国内数个博物馆、艺术机构。“当得知这位企业家要把数百箱珍贵中国文物艺术品运回国内,并在家乡城市建立博物馆和部分要捐献国家的心声之后,当时的广东市政府和一些文化人士积极应对和支持,批地建馆。而目前,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对雅昌艺术网披露。
近年来,“赝品”博物馆之所以越来越多。蔡一阳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时表示:“这种风潮的背后,一个是可以打着成立博物馆的旗号要求政府扶持,问政府要地要钱;再就是希望通过私人博物馆将假古董变成真古董,然后私下出售,获取暴利;还有就是获取社会地位和名誉,从而用博物馆里的假古董进行融资洗钱。”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的一家私人博物馆
2015年3月,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以假文物作保的非法集资案件: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一家成立了4年的私人博物馆打着“研究、考古、鉴定”的幌子,用私人博物馆中的“宝物”作抵押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其中一把“乾隆宝刀”号称价值上亿元,涉案金额逾亿元。西丰警方透露,从2005年起,这家博物馆的馆长程红就开始向公众集资,但刚开始没有太多人相信她。后来博物馆大张旗鼓地开业,名声在外,信任她的人开始增多。她以典当公司为名,采取“体外循环”方式,以高息回报为手段,以博物馆文物作抵押从事非法收取公众存款活动。据知情人士透露:此类私人博物馆不再少数,如北京、温州、厦门、山东等地还有诸多颇具规模的山寨博物馆并未浮出水面。
旅游经济下的“假”博物馆
旅游区”奇葩”博物馆热力图,红色为重灾区
“奇葩”博物馆不仅出现在国家文物局监管不到的非国有博物馆,随着中国文化旅游的兴起,为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各地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也让很多人钻了文化的空子,在旅游景点打着博物馆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向游客兜售各种劣质产品乃至赝品。在雅昌网发起的投票中,有95%的网友表示在旅游过程中遇到过这种 “奇葩”博物馆,而投票结果显示,这类博物馆遍地全国,且上海最多,占比42.86%,其次是北京,占比40%,主要以经营陶瓷和玉石类为主。
旅游区”奇葩”博物馆十大重灾区
旅游区”奇葩”博物馆经营品类分布图
唐丽(化名)就曾遇到过这种与旅行社和景区购物商场相互勾结的“奇葩”博物馆。2013年,唐丽(化名)报名参加北京一日游活动,参观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两个景点,旅游合同上并未标注有任何的临时景点和购物点。“讲历史大家会困吧,我给大家讲点有意思的吧。”车刚开动,导游就开始为大家讲解关于金融街上建设银行总部和貔貅的故事。由于第一次听,唐丽(化名)还觉得这故事挺有意思,“然而接下来导游讲解的重点却是神兽貔貅的神奇功效:澳门赌场门口都立了一块牌子,写着‘带貔貅者禁入’,打麻将口袋里都揣着一个貔貅,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身挂貔貅、腰缠万贯!”导游向大家强调貔貅的首要作用是招财进宝。
“来十三陵游玩的人,三分之一是来请貔貅的,正所谓家有貔貅、万事无忧!”其次导游告诉游客,貔貅能帮助主人赶走晦气,给家中带来福气。边讲导游边与坐在前排的几名游客开着玩笑,坐在后排的游客也渐渐被带动起来。“必须跟大家强调的是,请貔貅一定要请玉的,其他材质的不但不能招财,还起相反的作用。”导游郑重地“提醒”大家。
从十三陵出来已是中午,车开进了一家玉石商场,院内停满了旅游大巴。唐丽(化名)一行被领进商场内一个所谓的玉石博物馆,进去之前每人还发了一张胸卡,“参观半个小时之后,大家凭参观证去用午餐。”导游说。“走进这家玉石博物馆,只见一间陈列室摆着两只体形较大的石貔貅。讲解员花了十五分钟给我们讲解此处特产‘蛇纹玉’的好处,重点又是落在神兽貔貅身上。内容与导游所说基本一致。游客们边听宣讲,边争先恐后地摸石貔貅的脊背,以祈求自己‘走财运’。片刻后,陈列室旁的两扇门被推开,珠宝店明亮的销售大厅映入眼帘,里面有各种玉器,小到耳环,大到半人高的貔貅,价钱自然不菲,均是成百上千,甚至是以万计的。我们刚走入,各柜台的销售员便热情地上前招呼。据我观察,20分钟内有十多名游客挑选了大小不一的玉貔貅,前往收银台结账。一位男性游客还花了近万元买下一只玉貔貅。”唐丽(化名)回忆当时的遭遇时说。
“指着博物馆本身挣钱,太难了!如今,大家都想方设法借助旅游开发周边产品。”一位私人博物馆主表示。“而且地方政府也很支持大家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一些原本的购物点摇身一变成了3A 景点,这种现象目前在全国都是很普遍的。如之前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店或地方特色的店,增加一些参观内容,就冠以某某博物馆的称号,其实就是变相的旅游购物场所。”一位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张女士告诉雅昌艺术网。
当前,旅游开发已成为很多小型博物馆提升人气的方法之一,很多有特色的博物馆被旅行社开发设计成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不仅为其带来人气,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建设博物馆不需审批,还可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结合,进行合法经营。对于原本的一些购物点难免会摇身一变,挂牌博物馆经营,如果地方上不能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和高强度监管,难免会出现欺骗性消费,同时也会让大家对真正的博物馆信任度降低。”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很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