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把一个人的出生比作一颗孕育的种子,除了合适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明媚的阳光,剩下的就要看这颗种子自身的生命力了。这时,拥有坚韧、顽强、积极、勇敢、豁达等品质的种子,往往会萌芽、抽枝,长得郁郁葱葱。而张晓旭就是那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破土而出,风雨兼程,一路成长,收获硕果。
来时路,勤勉、热诚,未敢有一丝懈怠。用十余年的时光,守护初心、守望梦想。
向前走,角色转换,本色不改,未来的岁月定当继续努力,让梦想之光照耀初心,一路前行。
严谨而热情地度过每一天
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哪怕是11年那么久的时光,也是一天一天堆积起来的。只有把每一天都过好,才不负韶华,才会有11年之后交出的优秀答卷。
11月中旬的太原,最低气温已经徘徊在0摄氏度以下。凌晨5点,张晓旭准时守候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抵达口外,“今天会有一批来自广东的客人抵达,太原的气温比广东低不少,在登机之前,我们已经给客人群发短信提醒过,下飞机前注意添衣保暖。”
半个小时后,团队客人顺利抵达。“呵——太原可真冷呀!”“这天气太酸爽了!”即使穿上了厚外套,广东来的客人还是跺脚搓手表示不适应。张晓旭快速清点了人数,笑眯眯地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带队走向了已经等候在外的大巴。“在飞机落地的同时,我已经电话通知大巴司机师傅把空调打开。客人取行李、出站、集合的这段时间里,车内应该差不多暖和了。”处处为客人着想,心细如发的张晓旭身上有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作为地接导游,张晓旭将带领游客前往大同、临汾等地,探寻山西的魅力。检点好花名册、核对好信息,再次和司机确认行车路线后,她立即和前往的第一个酒店电话联系,确保客人到达后可以顺利办理入住。客人们都上了车,说完热情而真诚的欢迎词之后,张晓旭拿着保温水瓶,开始逐排为大家添热水:“最近大范围降温,太原的天气确实有点儿冷,大家喝杯热水,暖暖身体。”完成这一项服务后,再利用到酒店的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开始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山西的概况以及当天的主要行程安排……
这就是作为一名地接社导游的张晓旭,接团时最习以为常的场景。严谨、热情、贴心,她奉行这样的服务理念,并一直贯穿到服务客人的全程。在同事王茂乾的心目中,张晓旭的诸多服务细节都堪称典范:每次带团用餐前,她总是第一个到餐厅,了解餐食内容并发到群里让大家知晓;吃饭时,她会把餐盘一一递到游客手里,组织大家有序用餐。团队用正餐期间,她总要站起来进行3次巡餐,询问游客对菜品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晚上分完房卡后,她总会挨个去游客房间,看看有没有热水,帮客人打开空调、电视,连上WiFi,确认房间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放心。而且,在餐厅用餐人多、服务员又忙不过来时,她就主动充当服务员,为游客端菜、添水。
身份转换初心不改
现在,除了外出做导游带团,张晓旭还需要在办公室里做前后协调的内勤工作。上午9点,是她开启旅行社办公室一天工作的时间。旅行社位于太原火车南站附近的一处写字楼里,面积不大,简简单单,没有什么繁杂的陈设,几张大办公桌几乎就是全部家当。
旅行社是今年4月成立,取名“荣时”,寓意着最美的风景、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路上,这是光荣的时刻。就像旅游行业,大家出去旅游,走在路上,就是期待遇到好风光。
办公室里的工作内容自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带领团队、培养新人、安排调度……作为一个有着十余年从业经历的地接导游,开始承担起“传帮带”的重任:“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少走些弯路。”
11月17日,太原的西北风刮得强劲。上午9点,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办公室时,她正在和数天后即将带团的一位新导游交待工作,“这是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关照得更得细点儿!”“晚上入住房间后,得再和大家问候一遍,看有没有什么需求!”“切记,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每一声叮咛,每一声鼓励,都让人感觉自然贴切,一旁的新导游心领神会,频频点头。
刚刚嘱咐完出团注意事项,案头的电话响了。“好的,我记下了,多谢多谢!”周末,张晓旭要带领同事一起去周边踩线,“在旅游淡季,如果没有出团工作,我就会联系一些景区景点,带着同事们去实地感受,听听当地导游是怎么讲解、怎么服务客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收获最真实最可靠的经验和感受。”
时间来到18日下午2点,一场例行的业务交流会在张晓旭的办公室里进行。七八位导游比邻而坐,在桌子上摊开了笔记本。交流中,张晓旭时而开心大笑,由衷赞叹员工处理困难的方式,时而也会皱起眉头,分析困难的解决途径。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过去了。员工收起笔记本,若有所思地离开座位,重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个别人留下来,还想和张晓旭单独唠一会儿。“晓旭姐总是会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们,设身处地替我们考虑问题,给我们出谋划策。即便严厉的时候,也是循循善诱,耐心解释。”刚入职不久的王茂乾很享受每次这样面对面开会的机会,可以学习新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
让更多人爱上山西
“我的初心就是让更多人爱上山西。”张晓旭言简意赅。现在的张晓旭,工作内容更多了,但在繁杂的事务外,她仍然没有离开一线,只要时间允许,就冲上一线,“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没站够,还想继续站在客人面前,给他们讲讲山西有多好、有多美。”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名地接导游,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游客认识山西、了解山西、爱上山西。”张晓旭说,不知不觉间,这份初心和使命已经陪伴着她在导游岗位上走过了11个寒暑。
回忆带团这些年,她有很深的感触:很多外省人对于山西的了解还是停留在过去,比如,认为山西空气不太好,到处都是黑煤面,街上煤老板很多,而对于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非常有限,更不知道如今的山西处处都有绿水青山的好风光,而那些璀璨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张晓旭每一次带团的第一句话一定会说:我代表山西3700万人民欢迎您,感谢您来到我们山西参观旅游。“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们,我觉得我少说一句都对不起他们。人家来一次不容易,所以我总想着能抓住一切时机讲解更多,让大家对山西有更多的了解,有新的认识。”张晓旭说道。
和张晓旭曾经共事3年的张爱萍坦言:“我在晓旭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对待客人特别真诚,是用真心在和客人相处,把客人当做家人朋友一样对待,在带团过程中总是处处为客人着想。而且她非常喜欢分享,在带团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经验都会和我们分享。”有一次,张爱萍和张晓旭两人一起接待一个将近50人的研学旅行团,“当时正是旅游旺季,热门景点的游客都很多。为了确保行程顺利进行,每到一个景点之前,晓旭姐就会提前打电话预约好门票。一进入景区,就把近50人的团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各自的路线分头参观,这样就可以避免团队拥挤,影响客人的出游体验。”回忆起一起共事的点滴,张爱萍言语中对“晓旭姐”是满满的钦佩和叹服。
“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有限,但积跬步可以至千里。导游虽普通,也可以用自己的热诚感染每一位来到三晋大地这片热土的宾客。”张晓旭说,遇到好的风景、美食,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发朋友圈晒照片,于是,她就自己定制了不少kt版,比如类似“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字样,在参观景点时,她就会主动给大家拍照,鼓励大家多发朋友圈,点赞数量最多的游客还有小礼物拿,“每个团下来,我能给客人们拍二三百张照片。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来到山西的游客通过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宣传咱们山西,把山西的自然风光、文物古建、美味佳肴通过朋友圈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来。”
让更多人读懂山西、读懂中国
捧着初心,一路走来,张晓旭渐渐描绘清楚了自己梦想的模样:让更多人读懂山西,读懂中国,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养育了我们的热土。
与过去相比,最近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张晓旭似乎比以前更忙了:回母校担任导游大赛评委,应邀到学校讲解比赛历程,参加文旅厅座谈会,给同行们分享比赛心得……繁忙的工作,让她更加笃定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因为有梦想照耀,才能始终坚守初心,“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导游,和全国72万从业者一样,没啥特别。作为一名山西导游员,我希望尽己所能宣传山西的美景,为山西的文化旅游做最接地气的宣传,为山西的文化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的《全省导游行业开展向金牌导游张晓旭学习》通知中说:她把导游职业当做事业追求,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讲解员”和“宣传员”的职责,分享和传播祖国山水人文之美;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员”和“安全员”的职责,增强和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形象大使”和“旅游目的地名片”的职责,为导游的整体素质、服务质量、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不懈奋斗。
“这不仅仅是我的工作,它已融入到我的生命中。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参加国家级比赛得奖了,一系列荣誉来了,是肯定更是激励,自己的压力更大了。金牌导游必须要有金牌导游的样子,今后必须做到更好。”张晓旭相信,一切荣誉和光环,凝聚着组织对她的信任,她一直珍惜这个平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山西、为全国的旅游添砖加瓦。
“读懂了山西,就读懂了中国。我很认可一起参赛的山西的另一名导游王瑾的这句话。其实,这也是我的梦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理解这句话的深意,让更多人由衷地认可这句话。因为我是山西人,所以,我由衷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对祖国爱得真切爱得深沉。我也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用心爱着自己的家乡,爱着自己的祖国。每一个中国人,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家园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传播美,传播真,传播这份炽烈的热爱,俨然给了张晓旭无限动力。
守住初心,坚持梦想,美丽画卷就在面前。如同张晓旭那亲切的语调,那娓娓道来的讲解,那吸引游客的导游词:八百里太行山从这里崛起,五千年文明史在这里沉淀,延绵的黄土高原与翻腾的黄河水,成就了山西的醇美与厚重。我是山西导游张晓旭,今天我要带着您到我的家乡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