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泰宁导游(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边城傩魂,古村乡愁”概说

我们现在来到了新桥乡大源村,位于闽赣边界的茶花隘脚下,属闽赣两省,三明、南平、抚州三市,泰宁、邵武、建宁、黎川四县交界之地,地处泰宁金湖源头北溪上游,大山背面是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省内与邵武、建宁为邻,空气清新,生态优美,民风淳朴。这里东南距县城31公里,距新桥乡政府8公里,黎川—-泰宁战备公路穿村而过,全村162户690余人,有上大源(严姓)、下大源(戴姓)和邓家塘(林姓)三个自然村组成,辖区面积16778亩,笋、竹、菌类、茶叶等是大源村的特色产业。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全村平均海拔820米,千百年来为出闽入赣的重要门户之一,村里遗留很长一段古驿道,据考证,大源村经济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时发展迅速,作为闽赣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商旅物流频繁,村落经济与建设极大繁荣,再有历朝历代,很多寒窗苦读的福建学子,就是从这里穿过江西,一路向北至京师,考取功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2010年10月,大源村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泰宁成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后的第一个申评式国家品牌,大源村不但自然景观独绝,而且人文景观深厚,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村内保留古建筑文物古迹40余处2万多平方米,有邓植将军墓、石拱桥群、戴氏官厅、戴氏宗祠、严氏宗祠等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文昌阁、南溪庙、州司马第、古村街巷、桥梁亭阁等众多遗存,大源村发始于唐宋,这个千年古村,出过三个太守,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源傩舞”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赤膊龙灯”三块“金字招牌”。

大源村还是“中央红军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1934年,大源村是第五次反“围剿”新桥反击战的前沿阵地,是红五军团十三师的诞生地和指挥部所在地,开国上将陈伯均(时任红十三师师长)就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至今还保留有红十三师占地指挥部、红军标语等红色文化遗址。

千百年来,地处闽赣边陲的大源古村落在漫长的时光岁月中走来,带着岁月的沧桑,渐渐的走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眼界,沉静的大源,让人多了一份淡淡的乡愁,多了一份对远方的无限牵念,这就是“边城傩魂,古村乡愁”大源的韵味。

魁星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走进村口,我们看,路边东侧的山峦上建有一“魁星阁”,早年因兵乱被毁,2009年重建,2012年10月进行了改造,还未完工,魁星阁呈八角形,对角线长9.04米;“魁星”就是天上的文曲星,意为魁星下凡,文运显灵,在于庇佑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在此休憩,能够早日接与魁星,金榜题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大源村是泰宁金溪北部主要支流—北溪–杉溪的源流所在,故名大源,村以河流源头而兴,所以历代对沿路的河津桥梁维护都非常重视,《泰宁县志.舆地志》记载:“杉溪者,源自茶花隘,西南行十七里,至县北朝京桥,绕城而东,而合于大溪。”大源村现存古桥有六座之多,石桥均跨北溪而建,从上到下依次为:棋盘石桥、通京桥、镇安桥、上窑桥、中窑桥、下窑桥等,其中除镇安桥为石拱廊屋桥外,其余均为单孔石拱桥。

镇安桥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大家请看,这是一座单孔石拱廊屋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78年重建的,廊屋大檩上有“一九七八年重建”字样,屋内柱上的“热爱共产党,拥护华主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就是那个年代的写照;还有我县著名书法家、文联副主席郑明金先生书写的“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语出唐代刘禹锡《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的颈联。桥廊屋面阔五间,宽20.85米,进深四柱4.73米,抬梁减中柱,屋顶两面坡悬山顶,明间屋面升起做歇山式。桥身东西走向,单孔石拱,拱跨7.4米,矢高3.5米。据《泰宁县志》记载:镇安桥,在大源,明朝戴仲兰建,后圯,国朝乾隆三年(1738)庠监戴廷骏重建。二十年(1755),子应县等偏覆以亭。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永安殿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大源村的庙宇建筑,由于村落由上、下两村组成,历史上就形成了上下两个水尾建筑组群,也就是上大源村的南溪庙、文昌阁、三圣庙组群,下大源村的隆兴庙、永安殿、魁星阁组群等,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永安殿”。

永安殿位于下大源村水尾。庙门有额,上书“永安殿”三个楷书大字,落款处为“乾隆丁丑(1757)秋月”所建;庙面阔8.95米,进深17米,分前后两殿,中间有过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抬梁减中柱;次间山墙搁檩,庙内神龛中间主神为“福善尊王、华光尊王、仁惠侯王”,相传他们是明朝初年经商的三兄弟,因为百姓造福而被尊为神灵;左右供奉的是神农氏和观音。

隆兴庙

现在我们往这台阶走上去,去看一座当地的“社庙”,叫“隆兴庙”,位于下大源村水尾的西侧高地上,座西朝东,朝北溪而建,庙面阔三间,宽7.35米;进深十四柱,7.3米,明间抬梁减中柱;庙前檐开八字形门廊,三面山墙围合,两面坡悬山顶。庙内存碑刻两方:一方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鹿林重修鼎建碑”,另一方为“鼎新重建碑”。

三圣庙

我们沿着古驿道继续往前走,这里就到了上下大源的中部,大家看,这两棵树是我们大源村的风水树,左为百年的大柳杉,右为百年的枫香树,这两棵树中间就是一座庙,当地叫“三圣庙”,庙迎北溪水而建,虽然占地极小,宽仅1.5米,但显灵丕著,是村中祭祀活动的的主要庆典场所。

“中央红军村”

现在我们来到下大源村的中街入口,我们现在对大源村的分布更清楚了:大源村整体上以严、戴两大姓而聚居,区分为上大源和下大源两个村落,两村落格局相对完整,其中上大源村主要聚居于北溪上游的西侧高地,下大源村则聚居于北溪下游的两侧。村中古巷众多,但因为村落较小,所以巷路相对较短,巷路全部是用石板铺砌而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入村的主路,一般较宽,长度也长;二是依山而上的铺路,与主路相接;三是屋与屋之间的墙弄等,有的宽仅0.8米,弄窄墙高,极富韵味。大源村的巷路,主要有上大源村的福塘街、山边弄,以及下大源村的中街、岭头弄等。

这里是大源村的村部,村部前一碑上书云:“中央红军村—-中共三明市委”,这是2012年9月被三明市委授予的首批中央红军村之一。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大源村是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频繁来往闽赣两省的必经之地,也是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新桥反击战的前沿阵地,当时由邓小平同志主编的红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红星报》,曾登载了有关这次战斗的大版报道。这里也是守卫闽赣省省会黎川县的南大门,朱德、周恩来、叶剑英曾率领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经此地抵达泰宁县城;彭德怀、杨尚昆、聂荣臻、罗荣桓、董振堂、肖劲光带领红一、红三、红五和红七军团也曾在这里驰骋沙场;红五军团十三师师长、开国上将陈伯均亲自指挥了新桥反击战役。

戴氏官厅

我们现在来到了“戴氏官厅”,“官厅”过去古代称政府机关,明朝后期,大源戴氏家族显赫,德高望重,这栋房屋也是戴氏民居中规格最高的,也是用来接待往来官员的场所,于是称宅屋为“官厅”,这是大源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明朝后期,戴家建起这栋宅子;清朝乾隆年间,重修主座前堂、正堂局部,后堂仍完整保持明代原貌。在最为鼎盛时期,该建筑共有房屋99间。现在看到的状况,因缺乏修缮资金,这栋老宅已经岌岌可危,很多柱子、门窗都已经腐烂,里面已经没有人居住。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约180万元修缮大源文物古迹、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然而由于2010年连续遭遇大洪灾,许多刚刚修复的文物古迹又损毁严重,象官厅前有一照壁,就被大水冲毁了,2010年6月18日,大源村村主任戴胜荣牺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牺牲地点就在官厅边上。

我们看,门墙上还有一块牌子: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1931年6月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时,大源村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机构便设在戴氏官厅。1934年3月,红五军团十三师在此地诞生,十三师师长陈伯均入驻。1934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击战在新桥乡上演,而大源村正是战斗的最前沿,1934年3月22日,新桥反击战的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作为先头部队的红十三师三十八团抢先占据了距离大源村8公里的茶花隘、盐隘这两个关隘,并修筑工事迎击敌人。战斗异常激烈,三十八团沉着应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终因敌我悬殊太大,红军放弃两个隘口,退回大源村。

戴氏官厅是组群式的建筑,也是泰宁明清时期四大建筑之一(泰宁尚书第、龙湖童家大院、江家大院、新桥戴氏官厅),主座建筑由左右并列的三条轴线,每条轴线上分布前后三堂,两进合院式组成;在主座建筑的前部,有门坪及半月形水池,后部也有半月形的花胎,左右各一列横屋,横屋的外侧还另外建有附属的经堂等建筑。各类建筑围合而建,主从有致,共同组成总体宽达74.9米,进深约63.6米的庞大建筑群。侧厅原有一匾:“忠恕”,是泰宁明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江日彩题写并送给戴家的;经堂大梁(中檩)上有一“莲花底座牡丹的叶子”,喻意为“廉洁富贵子”,柱底有一衡石,上镌:三百六十斤。

戴氏宗祠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我们看,宗祠的门楼都很气派,这是“四柱三间五楼式”门楼,祠堂四面砖墙围合,通面阔13.1米,总进深约25.9米,墙内单进合院,门厅做成凉亭式歇山顶。戴氏宗祠原建于水尾,康熙四十八年(1709)鼎建的,后来因为“僻在一隅,兼之湫隘,……议更诸夹垲者,爰契我龟卜迁今地。”于乾隆癸未年(1763)移建于村内。

戴氏古厝

泰宁方言,“厝”就是房子的意思,戴氏古厝建于清朝中期,主座前面有一个大坪,左右横屋相向而建,总宽29.9米,通进深达33.1米。主座建筑面阔五间,上下两厅天井四面的花扇均雕刻精致。

文章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这是一幢高三层的楼阁建筑,叫“文章阁”,供信仰和休息的作用,底层外筑砖墙,四面开门,门额上各有两字,东额上是“仁门”,西额上是“义路”,北额“章阁”,南额“文亭”,寓“仁义文章”四通八达的意思,文章阁南北两门临路,总宽约6.3米,门洞宽约1.7米,第二三层均为木构架,顶部攒尖,上覆宝葫芦顶,总高约12.15米,第一层是供人休息,第二层供奉的是孔子,第三层供有魁星。文章阁始建于宋代,文革时被拆除,1990年重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我们看,仁门的“门”上多一点,这是有说法和讲究的,在古代,有出过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写这样的“门”,说明这个地方出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这是魁星之笔点到门上的,寓意是高中状元之意,以前进京赶考的举子经过此地,必须朝拜孔子和魁星,祈求能高中状元,像我们泰宁宋代的两位状元北宋叶祖洽和南宋邹应龙都曾经过此地进京赶考,留下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

南溪圣殿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这是南溪圣殿,俗称南溪庙,原门匾额为“敕建南溪圣殿”,供奉严姓的恩人赵元德等,傩舞就是因为他才延续下来。殿前有一副对联:青山秀水千秋画,傩舞桥灯万古诗。 相传北宋哲宗熙宁年间,大源严氏有三个子孙在各地方为官,分别是:幽州太守、房州太守和英州太守;后嗣的繁衍兴旺使他们倍感恩人的重要,于是向皇上奏禀赵元德的义举,并恳请给予追封,哲宗皇帝对赵元德的举动很是感动,追封赵元德为义禁将军,并颁旨建庙祀奉,严氏为了感谢皇帝,同时把万岁牌供祀其中。现在这座建筑是严氏后裔于200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2010年6.18山洪冲进庙里,周边围墙全部冲到,只剩神座、大门和小门,这块石头当时随大水冲入庙里安坐于天井,纹丝不动,就连底下垫石都是随大石进来的,他侧看像神龟,正面犹如中国地图。当时顷刻间大雨倾盆,泥石流滚滚而入,霎时填满庙宇,几乎将庙宇淹没,但这块石头进来后雨水马上停止,人们都说是将军显灵,就把这块飞来石称为鸿运石,寓意鸿运当头,摸摸他的头能带来平安。

南溪圣殿与大源的傩舞和赤膊龙灯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它们的活动都是为了纪念赵元德,每年的正月十五、十月十五是大源的庙庆,都有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也是大源两个非遗得以千年传承的重要原因。如今我们把南溪圣殿作为家训堂,收集了新桥主要姓氏的家训在这里集中展示,把严续、邓植、赵元德和严邓联姻的故事向大家讲述,启示后人。

门外古石碑是启贤砂记,记录的是门前这座小山的来历。古人非常注重风水为了挡住前面的大风,人工修建了这座山包,这座沙带也是福塘坊的重要屏障,形成了左水右沙的完美风水。碑文说人杰地灵实有地灵才能人杰,说明地理风水对人生存环境的重要。砂手上这座石塔传说是严将军扛来的,是一块镇安塔,原有石帽,文革时被推倒。这座小山的修建,使他延伸大到大河,把上下大源分开,犹如一个手臂把上大源抱在怀里,使之形成一个砂环水抱的地理现象。

大源傩舞

说到傩舞,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我们的先民们在那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洪荒岁月,由于掌握的科学知识有限,大自然的风雪雷电,山崩地裂,洪水肆虐,毒虫猛兽等灾难随时侵害着人们的脆弱生命,面对天灾人祸,人们往往束手无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这样的神灵自然是凶神恶煞的模样,祈求神灵保佑众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样傩舞就是那个古老的年代的一种祭祀鬼神、祛瘟避疫、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永保平安的娱神舞蹈,从而形成了古老的“巫傩文化”,在大源,现在的傩舞已经成为村民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和驱邪避灾的仪式,通常在春节期间、农历五月春耕播种、十月秋收的时候举办,也就是正月十五、五月二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节日是村里傩舞必须排演的,至于五月二十五是因为稻苗插秧后生长正旺的时候,排演傩舞,祈求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大源村傩舞起源于唐末五代时期,由严氏的始迁祖严续从南唐宫廷引入,称“和藩舞”,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严氏宗谱》记载,南唐时期,严氏老祖宗严续就把当时称为“和藩舞”的傩舞从宫廷带回村中,娱神娱人,大源傩舞和其它地方的傩舞就是不太一样,与“佛”和“和”为主,“佛”就是指弥勒佛和天王,“和”则是保佑风调雨顺风神雨神等,还有傩舞带有武术动作,如弥勒佛的“魁星点斗”72式,大源傩舞在上世纪60年代因历史原因被禁演,直到1994年才重新挖掘出来,并且组建了傩舞队,由当时才20出头的现在的村支书严建华担任傩舞队的队长,大源傩舞曾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严建华天然的成为了传承人。

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驱疫、赶鬼、祝福、招财进宝的民间舞蹈,靠传承人的口传身授,保持较多的原始韵味,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尤为独特的是,大源傩舞的面具是用樟木雕刻彩绘而成的,易于保存。傩舞是大源村的文化之魂,傩舞是大源村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金招牌上熠熠夺目的宝石,我们拭目以待。

大源赤膊龙灯

大源桥灯原称“火龙”,俗称“赤膊龙灯”,“赤膊龙灯”,始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相传祖先因深居大山,根据生活、生产用火(如晚上集体用火把驱赶野兽)等现象相结合,因陋就简,感悟而自创的一种独特原生态迎灯活动,代代相传,迄今已近千年。

大源火龙有两条,上大源一条,下大源一条,龙头、龙尾都是用硬质木材雕刻的,龙身由各户的桥板(长2.6米,宽0.22米的杉木板)连接而成,分户灯(每户必出)、婚庆、添丁(生男丁)、寿秩(五十以上)和及第灯。举行活动时龙头和木板上插上特制蜡烛(风雨不灭),到指定地点后用木轴相互栓接,缠上红布带右手提着。

上大源桥灯龙头齿烛7支寓意吉星高照,肩上4支取意四季平安,户灯6支取六六大顺之意,龙尾9支有幸福长久的意思,龙肩后插一四方红旗金字连体“圣令”二字,为奉天意巡游天下。下大源龙头六支取六六大顺,肩上四支取四季平安,户灯五支希望新年五谷丰登,龙尾9支亦为长九之意,龙肩一面三角八卦令旗,亦为奉旨出巡之意。

在迎灯队伍中,最前面是武乐:大鼓、大锣、大钹,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营造出热烈而狂欢的气氛。灯后面跟随的是文乐:二胡、唢呐、笛子等,吹奏出优雅而文静的曲调,那悠扬悦耳的丝竹之音,使人们脑海产生歌舞升平、河清海晏的盛年景象。

大源赤膊灯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主题,希望新的一年能事事如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千年流传彰显了乡村百姓对火的崇拜和知恩图报的淳朴民心,活动中体现了村民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良好风格,也是大源赤膊灯的魅力和活力所在。2009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严氏宗祠

严姓是大源村的大姓,始迁祖是严续,南唐的宰相,曾仗义释放当时的闽国降将邓植;邓植归闽后,将由此获罪,后被避难入闽的严续接到新桥,并将女儿许配严续为妻。这个故事在泰宁流传很久,故有“先有严邓二姓,后有建泰二县”的说法;这里是严氏宗祠,是严氏家族纪念南唐宰相严续的祠堂,也是严氏家族祭祀和议事的场所。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严氏宗祠位于上大源东南村口,村中宗族活动频繁,所以宗祠内常有人管理,时常维护,保存完好。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戊申年(1788),并于道光八年(1828)重修“门楼墙垣凉亭”等建筑。祠堂前左右对立石旗杆,四柱三间五楼式砖雕门楼,四面匡斗砖墙围合,内为单进合院式。祠堂通面阔约13.9米,总进深18.9米,中轴线前部为歇山顶凉亭式门厅,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带前廊,明间抬梁减中柱。祠堂两廊有碑四方,分别为“福塘严氏祖坟兴福神祠地基”、“助田碑记” 、“创祠碑记” 、重修宗祠碑记“等,对祖墓、神祠、宗祠等的创建及维修等有着详细的记述。

州司马第

过去官宦之家的府第,诸如“司马第”、“大夫第”、“资政第”等,为了彰显身份和光宗耀祖,主人就把“司马”、“大夫”、“资政”等爵位冠于府第;“州司马第”应该是以前你的祖辈当了官或是得了什么爵位的代表,隋唐时,司马的官职在州府别驾、长史之下,到了明清两代,司马则成为州府同知的别称,州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地市军区司令。

眼前的“州司马第”,位于上大源福塘街北侧,民居座西朝东,门楼迎街,开在民居的东南角。门楼上有门额,镌“州司马”三字,并有“皇清咸丰己未吉旦”纪年,“咸丰己未”是1859年;同时在民居内,还珍藏着该民居当年的奠基石,记文“乾隆三年(1738)戊午岁戊午月戊辰日戊午时福塘续公第三十代孙严永玉/春鼎新建。”州司马第由左右两座建筑并列而成,前有门坪,后有花胎,总宽39.1米,进深达25.8米;其中左列为主座建筑,分上下两厅,上厅后壁设神龛,进深五柱,面阔五间。

福塘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我们看这上坡的地方有一座砖砌门楼,上书“福塘”两个大字,原先上大源就叫福塘,是宋代一名风水先生选址建造的,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曾经出过一名举人和一名进士,是有福之地。由于福塘离河道比较远,按风水学说,水便是财,古人也很聪明,在福塘内挖了一口半月塘,来蓄天地之水,采天地之灵气,受天地之恩泽,故有“受天之祜”之说,大家过了门楼,转身看到的另一面就是“受天之祜”,它的意思是受老天的保佑,这半月塘不仅有聚财聚福之意,也起到消防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古村新貌

为了对村中的古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在右边这里建了三排新房,用于安置从古民居中疏散出来的村民,按照“五个统一”来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风格、统一分配,房子建成后,给昔日的古村落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搞民宿,目前会员有35户,床位有76张,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提高了大源的知名度。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我们请看眼前开阔地带建有两个表演主题公园,用于傩舞和赤膊龙灯的表演,最早是表演傩舞的场地,由福建报业集团捐建,2017年8月,我们举办了首届“大源傩”民俗文化节,吸引游客达3000余人,提高了大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我的讲解暂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泰宁导游(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泰宁大源村导游词)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