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深渡特色小吃后续来啦~
小吃货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可以跟着教程学习哦~
蝴蝶面
名称由来
蝴蝶面为徽州传统风味小吃之一,采用纯手工擀制面皮,将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锅炸发捞起,转放入炒锅中,采用徽州地道的食材为佐料,如冬笋、火腿、香菇、肉片、河虾等炒焖入味后即成。面皮炸发焖软,爽口不腻。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取了一个很有浪漫色彩的名称——蝴蝶面。
制作过程
首先是擀制面皮。将精面粉适量(根据所需取用)放在案板上,撒上盐少许,打进鸡蛋,分阶段加入山泉水,反复拌匀。手工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与体力,经过不断反复揉搓,使面粉充分吸收水分,揉到面团十分光滑不粘手为止。面团调制好后,要放在案板上,盖上干净湿布,静置一些时间,即“饧面”。饧面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有时需要半小时(根据气温高低)。面团要成形时,双手再用力揉,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两三毫米左右的薄面皮。在擀制过程中,可以用芡粉袋扑打面皮表面,以增加韧性与口感。将面皮擀成薄纸一般,然后把面皮一层层叠起来,叠一层撒一层面粉,先切成3厘米宽的条,再切成菱形状(或三角形)的面皮,摊平在案板上。手擀面比机器压制面皮味道好,皮质柔润、爽滑、韧性大。

其二是油炸面皮。将炒锅置放于炉上,开旺火,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熟,将面皮块依次放入锅中,待面皮表面焦黄浮起后捞出,沥油、稍凉。菱形面皮经油炸后,两边翘起,形如蝴蝶。这是蝴蝶面与普通面皮的不同之处,普通面皮没有油炸这道工序。
其三是辅料炒制。将猪肉洗净,切成薄皮,冬笋(其它季节亦可以用徽州小竹笋替代)、火腿、水发香菇均切成片,青菜菜心择洗干净,切成一寸长的小段。将炒锅放在炉上,开中火,放入熟猪油五钱烧热,将肉片、冬笋、火腿、香菇、青菜煸炒。用徽州道地食材调鲜,是徽州烹饪的一个主要方法,用冬笋、火腿、香菇这些食材炒制而成的辅料大大加强了汤料的原味及鲜美度。
其四是焖制面皮。将肉片、冬笋、火腿、香菇、青菜等辅料煸炒后,放少量的山泉水,加入适量的肉汤(高汤最佳),大火烧开,将炸好的蝴蝶面倒入锅中,加入虾仁、酱油、精盐少许,盖上锅盖,焖五分钟左右,待焖煮入味,即淋上熟猪油,翻炒均匀,起锅装碗,撒上葱花或香菜,一碗黄绿相间、香气诱人的蝴蝶面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口感评价
蝴蝶面所用的食材讲究、工序相对繁杂,面皮炸发焖软,爽口不腻;色泽翠黄,金丝缕缕,柔软润滑;有多种配料,味道鲜美。既能单独品尝,也可作宴席上的点心,受到食客的交口称赞。
原料:富强粉、猪瘦肉、冬笋、香菇、火腿、虾米、鸡蛋、青菜
调料:酱油、味精、精盐、熟猪油
徽州饼
名称由来
徽州饼是歙县的传统小吃,原名“枣泥酥馃”。歙南杞梓里、三阳、金川一带盛产青枣,青枣成熟后晒干的干枣为“枣泥酥馃”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清末光绪年间,歙南山区一位徽商子弟前往扬州开设小吃店,在高手辈出、竞争激烈的扬州,没有一二门绝活是很难生存下来的。他通过市场考察,决定制作家乡的“枣泥酥馃”面饼销售,他采用水面团和油酥面团做成面皮,包上枣泥馅心,入平底锅炕至两面黄亮酥脆,盛于蒲篮中,而于街市上售卖。因该饼色泽金黄、香甜味美,很受徽商及当地扬州人的欢迎,一时名声大噪,因此称“枣泥酥馃”为“徽州饼”,代代传承。至今,江苏扬州还保留着这一名点。

制作过程
首先是制作馅料。选取颗粒饱满的红枣适量,将红枣洗净,放入盆内,加入清水,浸泡3小时左右。待红枣吸水饱胀时捞出,上蒸笼蒸约一小时。然后取出放在冷水中泡一下,去除皮和核,用绞肉机将枣子绞成枣泥。取铁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100克烧热,加入白糖溶化,再加入枣泥,用小火炒至稠糊,能挂在锅铲上时,盛入盆中晾凉,即成枣泥馅料。
二是和面。先取面粉150克,加熟猪油100克,拌匀成油酥面团,老家方言称“油揉面”;再取面粉350克,加入熟猪油100克,温热水适量拌匀,再加入冷水150克,反复搓揉上劲,盖上湿布略饧,揉透成水油面团,将两种面团各揪成10个面剂。和好的面团要揉匀饧透,否则影响口味。
三是包馅料。取水面剂一个,按扁,包入一个油酥面团,收口、捏紧、按扁,擀成长条片,卷起竖着再按扁,为使圆饼生坯厚薄均匀,这个过程须重复三次。最后擀成直径约10厘米的圆面皮,包入枣泥馅心一小勺(15克左右),收口、捏紧、按扁,用小擀面杖轻轻擀成直径约6.5厘米的圆饼,二面撒上芝麻,即成饼生坯。
四是炕制。将平底锅放在炭火上,锅内先涂一层熟猪油,饼坯一面刷上芝麻油,将有油的一面朝下放在锅内,小火烘炕,饼坯另一面也刷上一层芝麻油,待一面烙至微黄色时,翻身烙另一面。每次翻炕时,都先刷一遍芝麻油,如此反复四次,烙至两面呈平透明状黄亮酥脆时,即可出锅,装盘享用。

营养价值及口感评价
该饼色泽金黄油亮,外酥内软,香气扑鼻,甜润可口,味道佳美。真是看着美,闻着香,吃起来又酥又甜,
原料:面粉、红枣(或黑枣)
辅料:白糖、芝麻、猪油、麻油等
徽州枕头粽
名称由来
徽州枕头粽从外形上来说就与众不同,它不是什么正三角,也不是什么斜三角,它是枕头粽,横平竖直,正儿八经的四个角,四个面,不管你怎么摆放,都很稳当。古代的徽商用扁担挑着行李外出经商,那副扁担就是枕头粽的外形,也是枕头粽的寓意,在家的徽州女人目送远去的丈夫,倚门祈祷:一定要平安回家。

(李冬梅/摄)
制作过程
首先准备工作。将干粽叶拿出来浸泡清洗,去梗,一张张洗净烫软,才能重现翠绿清香的原味;选择上好的圆糯米,淘洗干净并浸泡2-3小时;准备馅料,选择肥瘦相宜的五花肉,最好是上好的肋条肉并,提前用酱油调料入味儿。馅料主要以五花肉、火腿为主,还有一种是甜馅,就是豆沙板栗蜜枣。豆沙馅是这样来的:先将红豆煮烂,然后洗沙,把水沥干,然后支上铁锅,放猪油或者素油,用白糖炒豆沙,反复炒,让油白塘和豆沙融为一体,快起锅时再放那个腌制的桂花糖。
其二是包粽子。沿粽叶边缘向里折,将糯米装满顸实,再将粽叶往上一搭再一折,一只精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再拿棕叶条捆扎粽子。
最后煮粽子。煮的时候水一定要超过粽子大约3厘米,否则上面的会不熟,大火煮开调成中火,约1小时或1.5小时,然后关火焖2-3小时,根据包的大小调整时间。

营养价值及口感评价
鲜肉粽绵糯咸香,酱油拌过的糯米,包裹住秘制调料腌过的鲜肉。煮熟后,糯米吸收了鲜肉的油润,咬一口,箬叶的清香、糯米的黏糯、鲜肉的咸香,在口中交融。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原料:糯米、五花肉、粽叶
调料:盐、酱油、豆沙、糖
稿件来源:徽州古城
编辑:歙县旅游委员会
信息来源:歙县旅游委员会、歙县地志办
图片来源:80天环游网、李冬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