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休宁新岭古道(「徽州古街⑦」小小五城镇,大大龙湾街)

从新安江屯溪段溯率水而上,古时有两处闻名的水运码头,一处位于龙湾,一处位于溪口。发源于六股尖的率水,一路东行,到了龙湾呈120度转弯,与右面颜公溪汇合北去,“龙湾”之名由此而来。溪口是起点码头,龙湾是枢纽码头,来往停靠船只多,上下货运数量大,是承载皖赣边界山货土产的集散地,故昔日的龙湾街有小小五城镇,大大龙湾街之称。

「徽州古街⑦」小小五城镇,大大龙湾街!

熙熙攘攘龙湾街

龙湾,因水而兴,因人而活。有着374年的龙湾古村在水路年代十分兴盛,水路南抵五城,西至上溪口,东北通屯溪,达杭州。陆通婺源,为府治通往婺源驿道。

古时的龙湾河面,帆影点点,时而成线,号子声声,汇成纤歌,来往靠岸,上下停泊,把个水灵灵的龙湾点缀得生机勃勃。在颜公河入河口处,河宽数百米。河边埠头绵延数里,码头岸边,系船石桩一字儿靠河岸排开。最大的一号码头上,凌空飞架一座木桥至对岸,连接龙湾与双龙两村。

600米长的码头有三处通道连街,最繁华的莫若龙湾桥码头,繁忙的码头连接着繁华的街市。昔日龙湾街长2华里,分上、中、下、脚四段,最盛的为下街、中街,这里连着码头。每年,数千担食盐从浙江水运而来,再经陆地转运江西东北部山区,茶叶、山货土特产,则经此外销苏、浙、沪。数百年间,龙湾一直是皖赣交界地区的重要盐埠,直到民国时期,龙湾尚有6家盐栈、13座盐台和1处烧盐场,如今还有2家盐栈旧址。沿街还有茶号、杂货、国药、布匹、烟酒、豆腐等几十家店坊。陆路全靠双肩挑,来回一趟90公里,翻越5大岭,时人称之“江湾担”,意即从龙湾挑到婺源江湾。龙湾三段四畈中有座路亭,南北各有两个篆字,一为“熙熙”,一为“攘攘”,足见当时行者之众,挑夫之多。

从古遗迹看,龙湾码头最早应在率水之南侧,位于龙湾堤之中段。后来,船只多了,逐渐移向颜公溪,龙湾也因此兴旺发达起来。为了保护河堤,龙湾人修高筑牢龙湾堤,广植名木,半里长、几十米宽的龙湾堤古木挺拔,主要树种有香树、枫香、枫杨、榆树、栎类等,其间最粗大的树木是樟树和枫香,有一株樟树高25米,一株枫香高32米。树龄多在500-700年间,1969年,龙湾水轮泵站建成后,这两河汇交处形成一大平湖。龙湾河对岸双龙村,是五城豆腐干集中加工的专业村,其水口庙岭顶是一片8亩近百年树龄的古松林。龙湾长堤水口林与双龙庙岭顶水口林隔水遥遥相对。龙湾人还修了一条倒水渠,街脚、下街的水沿街渠倒向南流,流入颜公溪码头之上游,同样是为了保护河堤。

「徽州古街⑦」小小五城镇,大大龙湾街!

码头盛景不复在

“这里原来都是老房子,老街口前面有一座老爷庙,两侧都是店铺。”在龙湾村口,村里的老人儿吴国荣热情地给记者介绍。

跟随着吴国荣的脚步,记者往村内的老街走去。吴国荣说,老街有1000多米,以前是条商业街,两边全是店铺。如今,龙湾老街两侧的老房子都已经拆盖了新房,整个村内古民居很少,只有古码头、古石阶还有一些踪影,要想了解龙湾老街,年轻人恐怕也只能靠老人口中的讲述和自己的想象。

吴国荣家原来在龙湾老街经营着一家理发店,老房子拆掉之后,老人在原来的店旁边建了一间新房,继续经营理发店。理发店内,放置着一台老式椅子和一面镜子。他说,有这门手艺,没事就帮当地村民理理头发。

“原来这里是猪肉店、这里是豆腐店、这里是食品公司……”年近七旬的吴国荣还能清晰地记得他小时候老街每个店面的位置。他说,龙湾老街最热闹的时候,店铺有上百家。“这个饭店原来很大,还有旅馆。”走到一户村民家前,吴国荣介绍,老街下街村民倪秋林家的老房子原来经营着一家包子店和饭店,是原来老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店铺。

沿着一条青石板路往河岸走,穿过一个圆门洞,视野瞬间开阔,一个水埠码头呈现在记者的眼前。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远方树木郁郁葱葱,像为它披了一件绿衣,令人心旷神怡。刚下过雨的水面,轻烟如纱,如梦如幻。在水埠码头旧址,长满着青苔,两岸的石堤也被众多植被覆盖。如今,站在这码头上,可见沿河而筑的座座码岸、埠头大都尚在,一根根系船桩还坚守岗位,或正或倚,或高或低。在码头上岸处的一处阶级上,村民们指着深达七八公分的凹槽说,这是以前独轮车的痕印,这条凹槽,发生了多少的故事,见证了昔日龙湾街的繁华历史。

“原来从屯溪、无锡、杭州等地过来都是没有公路的,必须要坐船。”在吴国荣的印象中,码头一度很繁盛,来来往往的船只停靠在水面上。码头以货运为主,运盐、运木头、运大米等杂货,从杭州、屯溪运来,再通过旱路运到江西婺源、浙江开化等地。

吴国荣说,自他父亲从婺源来龙湾时码头就已经存在,历经一代又一代,码头依旧守护着龙湾村。他回忆说,小时候码头很热闹,河面上都是船,少的时候有几十艘,多的时候有上百条船,货都有人专门背下来运到店里。“我也坐过船到屯溪,15岁的时候,到屯溪舅舅家去玩。”回忆起第一次坐船,吴国荣很激动。他说,那时笛声一响,就代表要上船了。早上8点上船,中午12点才到屯溪。

村民黄观望家位于龙湾老街254号,据他介绍,这里原来是龙湾老街的古戏台。古戏台有两层楼高,十分壮观,两边都有圆门洞,旁边还有供路人休息的亭子。“休宁县评剧团在这里唱过戏,我自己也在戏台上唱过样板戏。”黄观望无奈地说,1971年12月24日,一位拾荒者一把火把戏台烧掉了,十分可惜。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明王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黄赓的故居就在龙湾老街。黄赓在殿试中对答崇祯皇帝时说道:“臣尽忠报国而已。”黄赓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清兵至,跟随的金声率众固守徽州,身为先锋,斩获甚众。金声英勇就义后,1646黄赓也在池州九华山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清兵对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

黄赓自幼家道殷实,丰厚的家庭经济条件为黄赓习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黄观望介绍说,一般的房子只有两到三进,黄赓的故居却有七进,长度达50米,足见当年黄赓家是旺族。很可惜,黄赓故居遗址已被新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沿岸河道开始治理

码头遗迹、商贸街区、古民居……静静矗立在龙湾河畔,守望着今天和未来。

黄观望回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龙湾老街逐渐衰落。公路一开通这里就差了,公路修好了大家都不走水路,码头停靠的船只逐渐变少,龙湾老街逐渐萧条。

因水运繁荣而兴旺,因陆运兴起而沉寂,河流沿岸的村庄多遭遇了相似的命运。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水路逐渐衰落,水埠码头不复盛景。

据龙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强介绍,目前村里的古民居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村里唯一留存的一栋古民居也已破烂不堪,无法进入。“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都是拆老建新,把房子重新拆掉建新房。”王明强说,原来的老石板踩下去都有凹痕了,必须要重修。采访中,多位村民表示,古民居被拆相当可惜,但鉴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拆老房盖新房也是时代大趋势。

据王明强介绍,目前,龙湾村正在加快推进新岭水五城段治理项目建设,修复河道护岸、拦水坝、水埠头等水利设施。“水埠码头的石板、石堤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维修过。”王明强说,今年村里将对从龙湾颜公河和率水河交汇处到五城古林沿岸,总共4公里左右的河两边护岸、码头重新修复,重建木头桥,进行河道治理。王明强说,还会在河岸边的空闲地方划一块地建设村民休闲文化中心。

王明强介绍说,新岭水五城段治理工程建设完工后,将大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用水提供设施保障,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龙湾古码头。

(来源:黄山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休宁新岭古道(「徽州古街⑦」小小五城镇,大大龙湾街)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