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扎兰屯市属于哪个市(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文/娃丽娅

一个好朋友的故乡在扎兰屯,我们在海拉尔见面。不由分说,让我去他家乡走一遭,又吩咐他在当地的朋友好生接待。就这样,和一个多次路过却没有停车驻足的小城有了一面之交。我还是第一次在北方见到这么清秀和谐的小城。一点没有北方城市中豪放粗狂中抹不去的简陋和散乱。别说北方了,在南方也极为罕见。

喇嘛山风景奇特

列车上午十点多从海拉尔开出,沿途经过牙克石后,火车穿越大兴安岭最长的隧道,进口是乌诺尔镇,另一边出口就是博客图镇,窗外景色不断变换着,草原、缓丘、林场,不时有一座座房屋密集的乡村集镇在车窗外飞掠而过,突然,一片大小造型各异、挺拔突兀的山峰闯入眼帘,它们错落有致地散步在前进方向的左侧,引得车上人都跑到这一侧观看。这就是喇嘛山,据说是一亿年前的海底世界经地壳变迁而形成,也被称为大兴安岭第一名胜。看它们怪石嶙峋的样子,很难想象这是在草原刚刚退走,森林缓缓来临的兴安岭边缘。

一转眼,喇嘛山退后,进入了巴林镇。这座大兴安岭南麓的小镇原称巴里木,系索伦语(即鄂温克语)“神山,佛山”之意,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初期(1903年)小镇仅有几十户居民,其中中国人不足十户,其余是俄国人,现在有一万多居民。

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小城居民的幸福生活

扎兰屯车站就在市区,大凡车站都是城市的第一张面孔,与很多城市进站必乱相反,扎兰屯站算是一张清洁的脸。站前广场整齐、干净,广场一侧堆放了很多折叠桌椅,不用说,晚上一定是美食和娱乐广场。

扎兰屯不是个屯,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城,它得天独厚地静卧在大兴安岭东麓,整个市区完全被山、水、林紧紧环绕着。

小城的幸福生活几乎随处可见,市内的建筑井然有序。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府办公楼却依然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内,道路两边都是绿化带,大街上没有一辆随便停放的车辆;路边上见到一所敬老院,环境也不错,打听了一下,每月缴纳三四百元的生活费,就可以让老人们过上幸福的晚年。

早上是买菜购物的好时光,最集中的就是集贸市场,繁荣而有序,大约有两公里长的摊点,沿街一字排开。我们正逛得起劲,后面铃声响起,身后来了一辆货车三轮,跟着响起一串吆喝:“老乔来了,卖竹板、面板、大菜罐、小菜罐,还有几个擀面杖,土豆挠、小筛萝、葫芦瓢,不给钱,捞不着……”周围随即响起一片笑声。问那个卖货的老货郎,今年多大?他答:“我五十有六,还没活够,还想健康,还想长寿,不过死了也没救。”

我们都忍不住,笑喷。

晚上去市中区闲逛,几大广场都在欢腾。原来,每天晚上,广场上都要举行老年人的秧歌盛会,我挤进去,看到那些洋溢着喜庆的老头老太太们正在奋力扭动着,有几个大爷更是做出种种夸张的动作,惹得围观群众狂笑不止。

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吊桥公园,这是扎兰屯的象征,也是当地人的骄傲。

吊桥公园因园内吊桥而得名,公园占地68公顷,由沙俄中东铁路局修建于1905年,距今101年。中东铁路开工后,扎兰屯就成了铁路眼线的重要驿站,一些沙俄人士也来这里居住,吊桥公园因此而建,成了供沙俄贵族们游乐的地方。

进入公园,一眼就看到这座百年吊桥,果然颇有“贵族气质”,白色的桥身映衬着蓝色的天空和水面,格外醒目,两根巨大的铁索悬空于水面,42根细铁索承载着木制的踏板。走在桥上,略感晃动,却又一种泛舟水上飘然欲仙的感觉。

公园内保持了典型的北方自然特征,满目葱茏,所到之处都被绿色掩映着,朋友说,这里有树木40余种,15万株,其中还有10多棵100年前公园创建前后栽种的老树。

正值晨练时分,纷至沓来的老人成了园内的主体,他们面色红润精神欢愉,难怪听人说,这是一块让人长寿的土地。让人羡慕的还有与公园一路之隔的那一片新建住宅区,在家里就可以俯瞰这面浓郁的绿色,推开窗户就能呼吸到这里清新的空气,真让人有买房居住的冲动。朋友说,来过的人都很意外,不敢相信北方的城市能这么温馨,有的人就真的来定居了。

除了百年吊桥,公园里还有影壁墙、一柱亭、三向桥等建筑。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那座苏军纪念碑,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出兵,在与日军激战中牺牲的将士们就长眠在这里。

贵族气质的百年吊桥

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一风一水,小城灾难深重

离开吊桥去秀水公园。沿着一条绿色掩映的公路前行,沿途见到很多大树折断后的痕迹,一问才知道,这里曾经遭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龙卷风意外光顾这座宁静小城,2000多平方米范围被波及,几万株树木被连根拔起,大片的村落都被无情掀翻,连机场候机楼的顶盖都上了天。据目击者说,几分钟之内,整个扎兰屯天昏地暗,仿佛地球末日一般,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龙卷风留下的痕迹。

我们来到秀水公园的高处,站在一座观光小亭子内,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秀水公园,风景区坐落在羊鼻梁山下,雅鲁河在这里划出一个月牙形河湾,两条铁路线顺着河湾甩出两道柔美的曲线。朋友指着眼下一大片绿色说,这些都是后来栽种的小树,原先全部是粗大的古树,里面密密层层,看不进去。

黄昏时,我们去雅鲁河大桥溜达,站在桥头回望市区,成片的绿色与城里的建筑连接,这哪里是城市,分明就是一座一望无际的绿色庄园。河床很低,中间一条条滩地在夕阳照射下,组成了金色蓝色交错的带状,很有韵律。

一位路人告诉我,这座大桥是2000年重新建造的。原先的大桥,在1998年被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冲毁了,那一次,水势特别大,让这座北方城市很意外遭水灾洗劫。一年多时间,河上无桥,两岸难以沟通,只有靠小船把粮食运到河西的村子,救济那面的村民,因为运力有限,无法运送更多的饲料,对岸村民的鸡都死光了。

大自然真是喜怒无常,它给了扎兰屯优美的绿色和水域,又让她蒙受这深重的灾难,一次风,一次水,拔走绿色,泛滥田园。

幸亏,有历史记载以来,扎兰屯的大灾难只有这两次。

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古城不破败

扎兰屯始建于1691年(康熙30年),因清朝在此设立扎兰衙门而得名。这是一座因中东铁路而兴盛的城市,铁路修筑通车后,扎兰屯人口大增,农业、工商各业才初露端倪。

中东铁路也叫东清铁路,指沙俄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简称“东清路”,民国以后改成“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或中东路)。

东清铁路从1897年8月破土动工,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营业。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时,长春以南路段改属日本,称为南满铁路。俄国东省铁路公司还取得铁路两侧地带的行政管理等特权,形成比一般租界规模大得多的“国中之国”。沿线兴建一批大小城镇,其中就有扎兰屯。20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东北以后,苏联姜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1945年,苏联又重新拥有这条铁路。今天,这条铁路称为滨州铁路和滨绥铁路,属于哈尔滨铁路局管理。

漫步扎兰屯,随处可见昔日的俄罗斯建筑,最气派的当属扎兰屯博物馆,这座建于1905年的小楼地处吊桥公园南侧,属斯拉夫建筑风格,原来是中东铁路沙俄贵族消遣娱乐之处。1955年后,一直作为政府办公场所,2005年5月维修后开辟成博物馆,照顾到我们远道而来,破例让我们免费参观了正在布置整理中的展厅。

出了博物馆,又来到铁路沿线,一条长长的道路两边,百年老建筑很多,大多数是当年居民房,虽然古旧,却看不出一点风雨飘摇的破败,一眼看到铁路小学,就走进去,传达室的人告诉我,这是1926年修建的。以前一直是沙俄小学,可见那时候,很多俄罗斯人带来家属。不远处一所技术学校里,我们又意外发现一间 很古董的建筑,孤零零挺立在操场中间,黄白相间的色彩,古旧又新奇的样式,外墙上还画这学习雷锋的宣传画,时代的印记真实地留存下来,据说,这是一座东正教堂,建筑全部是当年的模样。

想更多的了解扎兰屯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印象扎兰屯】(ID:jkw201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扎兰屯市属于哪个市(不是个屯儿的扎兰屯)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