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漳州东山(漳州东山:“四好农村路”织就 “蓝色经济”新脉络)

漳州东山:“四好农村路”织就 “蓝色经济”新脉络

东南网漳州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李姗姗 通讯员 邱东兵 孙伟杰)日前,在福建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东山县滨海旅游廊道获评2022年度福建省最美乡村“福”路。

东山县地处福建南部沿海,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岛,总面积243.4平方公里,人口22.17万。近年来,东山县委、县政府落实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结合“国际旅游岛”战略,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大力发展高品质农村公路。2022年,漳州市东山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车辆驶入东山县下西坑村,县道X562前铜线穿过村庄,延伸到下西坑路岛交通码头。县道开阔平坦,鲜花绿植簇拥在道路两旁。正值开春,渔民在码头上下作业,装载活鲜的货车从这里驶出,全年水产品年产量达4000吨。

下西坑村有着省级“水乡渔村”、旅游特色村和“绿盈乡村”等美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年均30万人次。

过去,衔接码头与城镇中心的只有水泥村道。为进一步打响“生态水乡、休闲渔村”名片,前楼镇下西坑村委会响应县委县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投资200万元,将前铜线下西坑段0.923公里长的原水泥路面升级为沥青路面,并于2022年春节前建成通车。

一条好路,三分建、七分养。前铜线下西坑段常年面临海水侵蚀、海风肆虐,公路养护成了重中之重。

得益于东山县全面实施“路长制”,建立健全“地方为主、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有效整合交通执法、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的职权形成合力,开展定期巡查和日常监管,路产路权得到了有效保障。

目前,东山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36.25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为380.587公里,农村公路路网面积密度155.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路网人口密度为17.58公里/万人,真正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

漳州东山:“四好农村路”织就 “蓝色经济”新脉络

串联海洋经济新格局

下西坑村的“四好”公路输送鲜美鱼虾奔向全国各地,位于东山县城区以东的苏峰山联络线,因其“半边山崖、半边海”的壮美景色“火出圈”。

作为东山生态环岛公路的支线,苏峰山联络线长8.53公里,路基宽9~12米,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等级标准为三级公路,配套步行道、观景台、服务区、停车场等旅游观光设施,总投资2.43亿元。该项目于2016年建成通车,成为东山一大“网红打卡点”,这座蓝色小岛逐渐走进大众视线。

东山县交通运输局规建股股长陈奇琳介绍,该路段以生态景观保护、利用、再造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着重围绕“生态、低碳、景观、文化”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充分体现东山滨海景观特色。

漳州东山:“四好农村路”织就 “蓝色经济”新脉络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

据介绍,东山县做足“公路+”文章,打造“农村公路+产业”,助推重点产业集群和各港口码头做大做强;打造“农村公路+文化”, 整合谷文昌红色文化、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形成“三公”文化旅游研学专线;打造“农村公路+旅游”,联通东山县“一海九湾七基地”的旅游海岛布局,助推文旅康养业态融合;打造“农村公路+体育”,苏峰山公路成为半程马拉松赛、自行车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赛道。

2022年东山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79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0元、增长9.2%。全县接待游客超53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0亿元,均增长12%以上。

一路通,百业兴。“四好”公路铺就康庄道,东山岛“蓝色经济”风生水起正当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漳州东山(漳州东山:“四好农村路”织就 “蓝色经济”新脉络)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