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歙县石门乡石门村(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黄山市歙县石门乡4月2号岭后自然村竹园一解禁,村民就背着竹篓上山挖笋,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大家将刚挖的竹笋卖到石门徽菜特色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在竹岭村开设的收购点,一个上午时间不到,每户200多元进帐。而在几年前,想卖出这些鲜笋却不容易。近几年石门乡党委政府就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竹资源,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引进安徽石门徽菜特色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帮助石门群众拓宽致富路

有着“安徽竹乡”美誉的石门乡,几乎每家都有竹园。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村民挖笋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本地没有规模加工厂来收购,外来流动商贩收购时间不定价格低。为了解决问题,石门乡积极从本乡在外创业人员中培育能人。石门人朱爱珍长期在屯溪从事农副产品收购、配送,与屯溪一楼实业等餐饮企业都有合作。经过沟通,朱爱珍于2016年成立了安徽石门徽菜特色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2018年6月又在石门村成立了全县唯一一家就业扶贫车间。如今公司年均收购鲜笋在20万斤左右,村民直接经济收入超30万元。

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石门乡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毗邻浙江,距离黄山市市区屯溪只有20公里车程,本地村民大多数在屯溪和浙江务工。为了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石门乡党委政府安排包组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开展宣传,登记就业需求,鼓励有劳动力的未就业人员,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到石门徽菜公司就业。在笋季高峰期,日就业人数达到6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务工人数达到30人,每年在该公司累计务工人员有80余人。该公司每年发放工人工资20万元左右,多的家庭,仅笋季这段时间工资收入有5000多元,少的也有500至2000元收入。

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餐饮业迎来寒冬,作为餐饮业产业链上的一环,朱爱珍公司的产品大量积压滞销。而3、4月份又是收鲜笋季节,急需现金流,企业发展压力空前增大。为了尽快帮助企业复工,石门乡党委政府在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指定专人与县农商行对接,在帮扶单位市人行的积极协调下,帮助企业解决了80万元贷款。同时出台激励办法,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贫困户将鲜笋、茶叶卖给本地经营主体的,直接经济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实行分段奖补,提高贫困户挖笋、采茶积极性,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朱俊敏、刘凯)

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来源:黄山先锋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huangshan@xawb.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歙县石门乡石门村(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