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身是一条大路”
——徽州天路记
“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从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
——圣奥古斯丁
一
早就听说了徽州天路,这次总算可以一睹她的真容。

徽州天路位于黄山休宁、歙县和浙江千岛湖的淳安两省三县交界的地方,是19年底由当地政府规划开发出来的一条旅游线路,说她已经早就存在是因为未规划之前很多人就开始在其上面纵横驰骋了,看到过她的美丽,也忽视过她的美丽,特别对于当地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除了山还是山,这一段路程在他们的眼里就只是一段路而已。他们走在天路上,盼望的是能够尽快到达想要去的地方,盘山公路,翻山越岭,走过了一道弯还有一道弯,上上下下,下下上上,而且山上又比不得山下,山上说实话交通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危险系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一个不小心就是飞落悬崖,垂直落差一千多米,特别在弯道的地方,看不到对面的来车,山里的路上行驶的车速度又很快,非常考验车技,所以大部分时候司机基本是不会看所谓的风景的,乘客呢,倒是可能还有点兴致,但对于晕车的人来说,早已经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了。

徽州天路的说法我想是因为到了云雾天的时候,走在这段盘山公路上,可能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所以才叫天路,对于当地人来说,云雾天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困扰和不方便,而不是这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的确,这样的感受——美好的感受,是要去额外想象的,他们可没这闲工夫去联想去感受。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眼里的风景,在别人的眼里也许什么都不是。台湾作家骆以军写道,你在这个旅途中,很像隔着一层厚玻璃在看玻璃另一端的人们,他们活生生地活着,可是你看他们却像默片。或是你其实很像在他人的梦境中游走。这一次来到黄山休宁源芳乡源芳村,接待我们的源芳当地人涂大哥和程叔叔在我们谈好事情之后,我问涂大哥是不是有空可以带我和朋友们一起走一下徽州天路,在问他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涂大哥的那辆所向披靡既载过人也拉过猪的有点传奇色彩的五菱宏光面包车在山路上纵横驰骋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大概能猜的出来。坐过他太多次的车,涂大哥的车速是有目共睹的,高速上可以飘起来,超越宝马奔驰不在话下,灵巧的车身游走在一众好车中间如入无人之境,面包车给他开出了赛车的感觉(当然是没有超速,不过对于面包车的硬件条件来说已经是达到了它的极限,还往往是其他车看到这辆车不要命的样子车速都会减下来让道),这次走徽州天路,本来自己是想从上海开车过来,但奈何五一路上堵车严重,后来还是选择了高铁。当我们站在面包车旁边的时候,这辆车仿佛在和我们说,可不要小瞧了我哦,涂大哥还是像往常一样,表示没问题。我对于面包车的性能是一点都不担心的,担心的是车速过快过弯道带来的眩晕感,所以还是在车子出发前的半个小时提前吃了晕车药,以防万一吐在了车上,弄脏了涂大哥心爱的五菱宏光面包车。

第二天一大早从下榻的山庄起床之后,洗漱完毕,还没用过老板做的面条早餐之前,涂大哥和他的五菱宏光面包车已经等候在了山庄的门口。我们飞速吃好饭,先到了涂大哥的家里,他的本家的一个亲戚和我们一起去,这样我们一行五人就算是正式向着徽州天路进发了。这一段路对于涂大哥来说是轻车熟路了,很快我们就到了半山腰,在那里顺道拜访了上海过来寄居于此的一家人,还有杭州来此养老的,只不过这次没有遇到他们,简单和大姐他们聊了聊,就又上路了。

我们走的方向是先到有着“江南墨脱”之称的白际乡,白际也是安徽最后通公路的地方,然后再到浙江淳安的中洲镇,再从中洲回到休宁的璜尖乡,璜尖下来就是徽州大峡谷的源芳了,这样正好一个圆圈,不走回头路,整个路程大概有五六十公里,由于是山路,弯弯曲曲,如果在山下的平路,不过一个来小时,山上就要慢一点,特别是会车的地方,还有就是前面在走的外地的车子,那些车没有走过这样的路一般不会很快。跟在这些车的后面,就只能慢慢往前挪动,这不还没走多远,涂大哥的车子水箱由于挡位换得过于频繁崩溃了,水下不去只能往上涌,仪表盘里水表指示灯很快就变成了红色,这个时候我们才走了三分之一多一点的路,涂大哥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再往前开了,就把车子停在路旁,先降降温,再加点水,等了半个小时左右,看着仪表盘的指示灯不再是红色,才敢重新上路。所幸还好前面不再有外地的车子,涂大哥的五菱宏光面包车重新散发了她巨大的能量,带着我们很快到达了白际。

二
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可以读遍世界上描述一个地方的所有东西,但没什么能取代闻到这个地方的气息,对于白际来说也可以用此来形容。白际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蓝天白云交际的地方,简称白际,白际是休宁大山里的一个小小乡镇,在以前是闭塞的,是落后的代名词,里面的人想出去很难,外面的人想进来也很难,时间久了倒是锁住了那里的千年古树,那里的万年温泉,那里的淳朴古村落还有同样淳朴的风土人情,在现在风云变幻的社会这一切显得尤为珍贵,当然,随着天路的名声鹊起,来此游玩的人们逐渐多了起来,周末节假日到处可见自驾游的游客,也有骑着自行车的驴友,甚至是徒步的也有,只不过白际的世间万物还是静静伫立在此,千年的红豆杉在森林中还是默默无语,几百年的老房子散发着她遗世独立的味道,瀑布还是那条瀑布,温泉还是一样的温暖,山上的风吹过人的发际还是一样的轻柔舒缓,蓝天白云停留于此,顾不上人们的欣赏赞叹倏忽间又消失不见,山间的巨大宁静笼罩在人们的头顶,一个又一个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小山坳不动声色诉说着她的过往和岁月沉淀。这一切都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在山顶看到对面山腰的小村落,房屋错落有致,但这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地理位置使然,但最后呈现给世人的却是立体的风景和桃花源般的感受。

到达白际的时候已经是接近中午了,涂大哥一刻不停对于他的爱车——五菱宏光面包车实施了“手术”,去白际停车场那边,找到了他的一位当地朋友借了工具,水表箱再不修就可能真的要坏了,让我们先逛,“要不了很长时间就会修好的,要把管子里的空气排出来,你们先逛吧”,还没等我们回复,涂大哥和他的面包车就消失不见了,于是我们就开启了闲逛模式。第一次来白际,五一的节假日还是挺热闹的,漫无目的的瞎逛,在乡中心有一个小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垒起来的小花坛,坛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坛子边上有卖当地土特产的小摊,摊主们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不过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卖根雕的,各种奇形怪状的根雕就铺摊在地上,造型不一,还喷了漆,颜色是深红色的那种。绕过小广场,经过一个邮局,就走到了旁边山坡上的新屋古树群。古树群在一个小山上,规模不大,但也有几十棵从100年到1500年左右的古树,红豆杉,柳杉、红楠木,甜槠等等,涂大哥的本家亲戚介绍说,他们那里原来也有很多,只不过他们在山下的地方,很早以前就被伐掉了,这里原来交通不便,所以才保存到了现在,是非常难得的,看着这些沧桑感十足的古树,人类的渺小和贪婪相互得到体现,我们是有点尴尬的,但这些古树万幸还都在,也还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另一种意义上也激励了我们努力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不管外在什么样的环境,只要还存在着,就要一往无前的向上生长,迎接每天到来的朝阳。

看过古树,又到了村子里面看了看,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随便走了走,中间经过一个年代久远的夯土房子,门口牌子上写的是休宁县白际乡白际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墙上的标语却是富有时代感,毛主席万岁的字眼清晰可见,这样的标语现在是很少见了,电子商务和伟人的宣传标语同时出现在一起,但又不违和,这是时代的两个标志,但都同样推动这个小山村在向前发展着,伟人让白际人民站了起来,而电子商务让白际人民富了起来,涂大哥的本家亲戚介绍说,当地的土特产以往也是运不出去,靠着电子商务的力量,慢慢当地产的茶叶笋干红薯干等土特产远销省内外,当地人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好了起来,更多的是外地的游客借助了网络知道了黄山还有这样一个有点原始但又原生态的古村落,来到了白际,既领略了她的魅力,也为白际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管对于谁,都是一件好事。虽然白际也会失去她的一份矜持和宁静,但带给大家的还是那份质朴和从容,外界的影响毕竟有限,谁也不可能把大山搬走,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白际还是那个白际,我也希望外界给她的更像是慢慢去雕琢一块璞玉,抹去她千年的表面的风尘,光芒重新散发出来,而不是去玷污和抹黑,瑕不掩瑜,时光会让白际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三
很快涂大哥的五菱宏光面包车就修好了,打来电话说他在白际人民公社等我们,于是,我们一行人就来到白际人民公社,过去也不远,只有几百米的路程。一个仓库一样的老房子矗立在小河边,外表镶嵌的是一块块切割的比较完整的四四方方的小石头,木制的屋顶,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嵌在正门上方,下面写着“白际人民公社”这六个大字,两扇木制的小窗户左右对称,窗户旁边是两棵早已枯萎的大树树身,枝干早已不再,树身就半斜着立在土地之上。看着这样的门口,时光仿佛静止了一样,现在已经没有公社的叫法了,这样的叫法还是几十年前的,甚至这样的字样已经大部分地区看不到了,而在白际,似乎时间停留在了那个年代,没有再离开过。

大门敞开着,一进去就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旧照片,旧的挂历,旧的报纸,旧的农具,等等,虽然有点显得刻意,但又感觉这些东西似乎就应该摆在这里,不过再往里面走,就是一个看起来和当地的农家乐没有什么两样的饭馆了,老板说这也是白际他们乡政府的食堂,到了饭点会有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这边用餐,但他们也会对来此游玩的游客开放。涂大哥和老板很熟,以前涂大哥在源芳乡派出所上班,白际归源芳管,没少来这里,很快我们的四菜一汤就上来了,都是地道的农家菜,比较粗糙,摆盘也没那么刻意,甚至是没有摆盘,就是用简单的盘子盛好端了上来,旁边桌子上放了几个大的电饭煲,里面是有的已经煮好了的米饭,有的还在煮着,我们很不幸运,第一锅盛出来的米饭是夹生的,还没熟,因为当时尚早,才11点多一点,急着赶路,涂大哥说还是要早一点吃饭,后面游客马上就多了,再晚一点就要等很久,所以米饭还没好也可以理解,还好有一锅已经快熟了,就又换了一份,就着当地独有的辣椒酱,吃着可口地道的农家饭,农家饭的味道却是让人惊艳的,也许很多时候真正的好吃的味道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饭馆里面,没有摆盘,就以味道取胜,晒干了的豆角的清香,农家土猪肉的肉香,就连肥肉一点也都不油腻,入口即化,竟然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吃饭是在一张八仙桌上,凳子有点奇特,是几个长条板凳拼在一起的,可能是为了防止倾倒吧,长条凳并不宽,很窄的,如果不连起来可能有点不牢固,这样的设计倒是在其他地方没看到过。我们很快风卷残云般用好了午餐,吃过之后,涂大哥开着这辆重新散发出无穷魔力的五菱宏光面包车,飞速到了面包车最爱的赛道,一路盘旋而上,到达又一个山顶,一个叫做严池村的古村落。

村子外面的停车场停满了车子,在停车场看过去只看到村子的几个大字刷在山坡上,看不到村子的一点踪迹。

爬了一小段山路之后,到了一个隘口的地方,也是同样有几棵千年古树在那里把守着村子,我们才慢慢看清了这个古村落。

村口竖了一块牌子,牌子这样写道,严池村是一个品相极好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各地游客心驰神往的美丽乡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严池公路投资千万元开通了,大路通村了,一些老乡们便想建新房,住新居,改善生活,但我们也要警醒,不能因无序建房而破坏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不能因违法建设而破坏我们更为长远的共同利益,必须坚持依法建设。严池村并不大,房屋也是顺着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山间小路蜿蜒曲折,台阶有的地方已经磨得很不规则了,曲径通幽,和外面的大山一样也是永远都不是一条直线。的确,大部分房屋还是那种以前的样式,土屋房,石头房都有,大部分还保持着这种格局,但也有一些新盖的房子,稍微显得有点突兀,但整体上古村落的风貌并没有改变,也正是有一些这样的苗头,所以才出现了村口那块牌子,在提醒着村民应该注意的问题。

走在小路上,每一条小路都不是很长,这条小路上几户人家,拐过弯,又是一条小路,又是几户人家,只不过现在宁静的小村子还是有点热闹的,山里的人家也都纷纷在自家门口摆起了小摊,卖着自家产的茶叶、笋干等土特产,但他们也并不太主动和游客交流,只是静静的看着你,有客人感兴趣了就说上两句,没有客人就或站或坐,偶尔和他们相熟的人聊上几句。我们在严池村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也看到村子有些村民做起了农家乐,还有民宿,也有一些游客住在村子里,不过由于在山顶的缘故,也没有那样的喧嚣,特别是对着这些老房子,亘古不变的样子,还有老奶奶满脸的皱纹,小孩子不谙世事的单纯,千年的古树随风飘曳,散发着清高自傲的表情,不禁想起,写出《瓦尔登湖》的梭罗,可能住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在瓦尔登湖,梭罗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年只需工作六周,吃的是自家花园里种的蔬菜和湖里打的鱼,住的是自己建造的紧致明亮又干净的屋子,避免购买鲜肉、昂贵的衣物和咖啡这样不必要的开销。这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沉迷于他最爱的事:阅读、写作、行走、思考和观察大自然。

涂大哥说,徽州当地特别是大山深处的一些村子,祖先大多是避难而来,对于当地的土著来说,山下是不太可能居住的,只能往山上去,比如说木梨硔村,山上的条件是恶劣的,没有土地,只能自己开垦一些荒山野岭,自己建房,一切都要自给自足,徽州火腿的诞生也可能也来源于此,所有不必要的开销能避免就避免,当地的村民当然没有梭罗那样的闲情雅致,大自然对于他们来说是衣食父母,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繁衍生息,生活就是他们的一切。

四
从严池村出来之后,旁边还有一个古村落,有一些游客正在徒步前往,要有好几公里的样子,涂大哥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着那条小路仿佛还蛮远的,就说下次吧,于是,我们重新上路,继续沿着徽州天路走,在离开严池村之前,还顺便帮忙一个民宿老板的三位客人一家三口送到了山下。

严池村下来没多久就到了百丈冲瀑布,旁边还有一个小的一潭池水,碧绿碧绿的,瀑布旁边的山上有一条徽开古道,古道感觉很窄,台阶陡峭,涂大哥说以前没有通公路的时候,当地的人们外出讨生活就是走的这种小路,徽州那个时候太多的这样的古道,徽杭古道,绩溪古道等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时光流逝,现在的人们已经不需要真正的翻山越岭,没有了以往的艰辛,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和从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瀑布对于黄山尤其是源芳、白际这样的地方来说是相当普遍的,大山深处只要有山坳,山谷,这样的地形,瀑布基本上是随处可见的,在徽州大峡谷,瀑布更是遍地都是,三步一个小瀑布,五步一个大瀑布,虽然并没有名山大川那样的宏伟壮丽,这里的瀑布更多是家常式的,是未经雕琢的天然的样子,和周围的环境配合的天衣无缝,瀑布经过的地方大多草木葳蕤,山清水秀是肯定的,水落下的声音是清脆的,在雨季的时候瀑布还是有点气势的,平时的瀑布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却是小鸟依人的,依偎着山体,顺势而下,流经过的区域光洁亮丽,石头上布满了青苔,水潭是轻盈宛如绿宝石的深邃,阳光穿过瀑布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让人不禁又多逗留了片刻。

瀑布再过去离浙江的淳安中洲镇很近了,中洲镇上有红军纪念馆,方志敏烈士曾经率领过红军队伍经过于此,写下可歌可泣的不凡篇章,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下来驻足瞻仰学习体会,只是心里默默在想以后肯定会再来。红军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去学习去发扬光大,现在的祖国大好河山,每一寸土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理所应当,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值得我们珍惜这一片青山绿水,只有守护耕耘好我们的家园,才能不辜负烈士们所付出的生命的代价,岁月悠悠,时光不老,红军精神代代传。

我们只是在中洲路过,就折返回了安徽休宁,下一个路过的就是璜尖了。璜尖现在看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仅仅因为她就在我住的地方不远,和白际相比,璜尖是默默无闻的,没有白际那么多可以驻足欣赏的景点,当然璜尖也有古村落,有万亩大竹海,有仰山寺遗址,但更多时候的璜尖是犹如邻家小女孩,是小家碧玉式的,而白际是大家闺秀,走在璜尖的盘山公路上,树木的茂盛度是白际无法比拟的,风景的可看度也是比白际要好一点,璜尖的海拔并没有白际那么高,所以在心理的承受度来说有了一丝安慰,如果说白际是豪迈的大英雄,那么璜尖就是文质彬彬的文人雅士,如果说白际是性格大大咧咧的男孩子,那么璜尖就是含蓄可爱的邻家小女孩,行走在璜尖的山脚下,村子一个挨着一个,有一些晒太阳的老人家,就坐在门口,也不和你说话,看着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眼神是亲切自然的,在和你无声的交流,到了山上,没有了村落,没有了村民,山路旁边的树木便是每一辆车每一个路过的人的守护神,道路还是一样的蜿蜒曲折,山路十八弯,你并不期待前方是什么,只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会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璜尖下来到了源芳的芳临村,徽州天路休宁段便告一段落,涂大哥告诉我说,徽州天路如果要走歙县那一段的话还要再多花一点时间,从歙县过去就是黄山屯溪了,还有一条徽州天路要沿着新安江到歙县的徽州古城,这是更大范围的徽州天路,休宁这一段的徽州天路只是小一点规模的,我说没关系,就算只有这一段,也算是管中窥豹了,她所带给我的震撼也是有的,带给我的思考并不少。

也许正如诗人惠特曼在《大路歌》中写的那样:
不要随意看见任何一个东西,
只看见你们可能达到而超越的东西,
不要设想某一个时刻,
不管还有多么久远,
只设想你们可能达到而超越的那个时刻,
不要随便在哪条路上东张西望,
只注意在你们面前伸展着等待着的那条,
不管路有多长,
它都在伸展着等待着你们,
要认识宇宙本身就是一条大路,
是许多条大路,
是为旅行着的灵魂开辟的大路。
徽州天路便是其中的一条。
你会来此走一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