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大概镌刻于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
安徽,从南向北。
云气蒸腾的大川环抱星星点点的湖泊;候鸟翔游在丘陵茂密的林海;河流在平川肆意奔流。
先人栖息于斯。
淮河两岸,平畴千里 by 李博
在淮河与长江标注的这片土地上,男女繁衍。在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耕作建造。暑去寒来,织就多样的农耕文明。从部落到村落,这是千万年演进而成的乡土安徽。
这是家园。
见山望水,炊烟归牧。这是2020年代的今天,回望来路时依旧眷恋的精神家园。
清晨的黟县柯村 by 水从泽
01
长江与淮河,分别流经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深刻塑造江淮风貌物候。
皖江夕照 by 李博
14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栖息着5000多万农业人口,耕作6200万亩耕地,是典型的农业大省。
淮河以北,更接近传统中原的概念。这里的旱耕地,一马平川,是夏粮的主产区。
颍上县朱岗村 麦田成方,树木成行 by 叶彪
淮河往南,处处稻花飘香,贡献了安徽稻谷的九成以上。
旌德县的稻田 by 朱学文
农民的活动,持续改造地貌。过去五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14.23万亩。
生产力持续提升。全省粮食总量已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
颍上县小麦收获 by 叶彪
“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的粮食。”今天,安徽是全国仅有的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每年调出优质粮超过1000万吨。
是粮仓,但并不止于此。
2019年,安徽肉蛋奶总产603.2万吨,较2015年增长3.2 %;
皖西白鹅 by 吴文兵
水产231.5万吨,较2015年增长10.1%。
淮北市冬捕 by 万朝善
这是名茶荟萃的省份。
霍山高山茶园 据省农业厅资料图
优质的特产为更广阔的区域共享。135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
蒙城,一处直供上海的蔬菜基地 by 胡卫国
劳作,创造着人间最好的味道。从山野到餐桌,物产将乡愁植入味蕾,一次次唤醒内心最暖的情绪。
02
过去的5年,数百万安徽人离开了农村,不知不觉,田间地头劳作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民,也是城市建设主力军 by 朱学文
谁来耕种土地?
手持镰刀劳作,是许多游子梦回的场景。但时代早已走远。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安徽农机总动力6650万千瓦,全国第四;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以上。
砀山县朱楼镇,农机打捆作业 by 崔猛
全省家庭农场已超过14万个,居全国第1位。它们提供所有环节的耕作服务。田野里收割机轰鸣穿梭;上空,无人机“组团”起飞。
霍邱县,无人机飞防 by 田凯平
科技成为粮食增产的主动力。2020年,安徽主要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庐江县棋盘村,水稻与莲藕轮作 by 左学长
农业越来越“绿”。2015年以来,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实现“六连降”。结构越来越优。2020年全省优质专用麦面积已经超过一半, “三品一标”农产品达8383个,全国第6。
庐江县马长村,采收优质莲藕 by 程兆
人工收割变成了体验农耕文化的一项活动,是回味乡愁,传递农耕文化的载体。
03
村落,是乡愁最重要的具象之一。
皖北平原,这里村落密集,人口众多。村子由一个个方正的院落组合。村外是大片的麦子和玉米。
阜阳,被麦田环抱的村落 by 史力
淮河以南,降水充沛,大片的水田代替了旱田。春日杂花生树,菜花盛放,如梦如幻。传统皖南民居为砖木结构,四周围绕水渠。
皖南,被油菜花环抱的村落 by 胡六青
皖西山区,这里的农田和村落分散,随着山势变化点缀于山谷之间。春夏一片碧绿。入秋后,红叶漫山遍野,构成一个个更加色彩斑斓的故乡。
霍山县单龙寺村 by@旌阳
被群山环抱的故乡。
旌德,人居与自然和谐统一 by 朱学文
河流边的故乡。
春日的新安江畔 by 边冠峰
最寻常,也是最独一无二的故乡。
老宅与儿童 by 朱学文
它们不仅是游子的精神坐标,如今也是遍布江淮的多样人文景观。
而当时间来到现代,故乡又变了模样。
过去的五年里,“三大革命”让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了所有行政村。
黄山市蜀源村的公厕 据省农业农村厅 资料图
建设“四好农村路”7.2万公里。
黄山市灵山村乡村公路 by 潘成
解决了205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2.14张,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
除了寄托乡愁,乡土院落终于也可以拥抱现代文明,承载诗意栖居。在乡村消亡、蜕变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地方民居特色,传承地域村落文化,成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04
回不去的都市人,把乡愁在民宿中安放。
合肥崔岗艺术家村,文创小院 by @旌阳
人们对村落和院落的价值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田园巷陌中,感受最初的人间烟火,与曾经那个少年重逢。
巢湖拓皋古镇,游客欢度夏至节 by 温沁
乡村旅游就这样火了起来。去年,安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08亿人次,收入820亿元。
歙县阳产村的晒秋已变成人文景观 by 潘成
产业链迅速拉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万家。
农村电商遍地开花。2019年,全省农村产品上行网销536亿元,增长31.7%。
产业兴旺,农村焕发生机,也让农民的获得感与日俱增。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
绩溪县上胡家村,农民展示收获的山核桃 by 史力
05
乡愁几许?山高水长,迢迢千里路。
这是巨变的年代,到处是红火的发展,带领我们走得越来越远。只有故乡落在身后。海子写道:“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黟县,宁静的乡野 by 水从泽
身后的故乡,并未冻结,而是迎来深刻的变革。
这五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0450个村开展“三变”改革,户均增收1093元。
1市11县(市、区)启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1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
小岗村分红 by 史力
更无需强调,还有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
大湾村新貌 by 吴文兵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天,城乡间发展依然不平衡,要继续用改革的办法,在下一个五年着力解决。
06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皖南梯田by 朱学文
故乡可以很小,是平原上最寻常的一个村落,乡愁便是村口暮霭中母亲的身影;故乡也很大,是960万平方公里的美好河山,乡愁便是海外游子对中华大地的思念。
故乡在哪里?故乡就在大河两岸;乡愁是什么味道?乡愁是风吹过两岸,阵阵稻花的清香。
蒙城县境内的茨淮新河 by 胡卫国
巨变的年代里,家园并不只在过去,家园更是未来。以奋斗与奔跑的姿态,将今日之蓝图织成流光溢彩的现实,便是明日故乡的模样。
见山望水,记住乡愁。去迎接更美好的下一个五年吧!
策划/文字:史力
图片:部分图片由安徽日报视觉中心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