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大地,人杰地灵,能工巧匠,文武辈出,斗量车载如星斗映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影响巨大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人民的教育家
陶行知
姓名:陶行知
原名:陶文濬
乳名:和尚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
(农历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郑村镇)
身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明志改名
青年时代的陶行知
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知行並进”的思想影响,
改文濬为知行,
后来又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故再易名行知,
遇到善于发现的老师
陶行知出身贫苦,其父陶槐卿原在休宁开设酱园店,破产回歙县黄潭源村务农,卖柴卖菜度日。陶行知五岁就能临描对联,被邻居蒙馆老师(秀才)方庶咸发现愿意收为弟子,陶父因无力供读,婉言谢绝。
第二年,方庶咸再次动员陶父,愿不收学费(不要钱)代为启蒙,启蒙后的陶行知,记忆力过人,三刻钟内能背诵《左传》四十三行。陶七八岁时,居住在休宁万安外祖父家,从师吳尔宽,数年之后,由其父领回家去亲自教育。后为歙县崇一学堂校长唐俊贤赏识,免费入学。
陶行知以两年学完三年课程,提前一年毕业。
进步的种子 反封建先锋
1910年,十九岁的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中文系(南京大学前身),读大学时,初显了他反封建的教育思想。提倡“教育童子应让其自由发展个性,如一味拘束督促,学生视学校如牢狱,视师长如寇仇,养成诡诈顽鄙的习气,这种教以为善,实际是迫他为恶”(现在很多学校要好好反思)
教育要为民族服务
1914年,陶行知赴美留学,一度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为师。
1916年,回国后就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导主任,
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宜言》
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和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
提倡教学做合一和小先生制,
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
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生活。
一二.九运动后,陶行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
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服务,
他创办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
并且帮助进步青年奔赴延安等革命根据地。
陶行知逝世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称他说,“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小故事一则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他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大家屏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听众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只是过了一会儿,会场上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边鼓掌边喊:“好!陶先生讲得好!讲得好!”
名言名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重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还有一句话,和教育无关,但是……
爱情之酒甜面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使喝,要中毒。
这句话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万世师表 师之楷模
愿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开心教育